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陶博館紫砂壺展 展出罕見荷蘭國家博物館典藏品

台灣好新聞/記者黃村杉/新北報導 2018.02.23 17:14

記者黃村杉/新北報導

鶯歌陶瓷博物館23日在B1國際演講廳舉辦「紫砂漫遊‧聚焦臺灣」開幕典禮,特展以全球史為框架與3大主題「紫砂茶器在國際舞臺的登場」、「紫砂茶器與臺灣的相遇」及「臺灣茶器新天地」真實呈現紫砂壺400年來影響飲茶文化的風貌,展期自即日起至6月18日止,門票80元。


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陶博館年度大展「紫砂漫遊‧聚焦臺灣」以紫砂壺的角度一窺世界茶文化脈絡與歷史轉變,相當難得,本展還與國立故宮博物院策略合作,該館將於陶博館展覽期間,推出「紫砂風潮:傳世器及其他」,展出清宮傳世的紫砂器,一起拼組出「紫砂漫遊‧聚焦臺灣」的地圖。



陶博館指出,計展出336組件作品,有18組件是荷蘭國家博物館典藏品,其中18世紀自宜興外銷至歐洲的《紫砂貼花龍搶珠紋壺》,壺身、蓋、鈕皆呈圓鼓狀,腹上貼飾龍搶珠紋,非常細緻,附帶鑲嵌鍍金飾件及鏈條,底部有匠師銘款,在外銷紫砂茶器中十分罕見,是本展中必看的展品之一。


紫砂壺是相對青花瓷風靡全球外的另一經典,在宜興製造生產的紫砂壺透過大航海時代傳遞至各國,成為各地茶壺的原形及典範,更造成17世紀以來風行世界的飲茶風尚。


茶器鑑賞家立委柯建銘,特地到陶博館欣賞紫砂壺。(圖/記者黃村杉攝)


 


宜興紫砂泥土是少數可用打身筒、鑲身筒成形法的土質,擁有濕毛巾般扭擰不斷裂的延展性,據說可薄如紙、輕如絲,不上釉,保有紫砂土原色及質樸之美,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天生就適合製作茶壺。外銷歐洲配合當地喜好開始製作貼花裝飾的紫砂壺,廣東地區配合當地茶俗發展出的潮汕壺,現今陶藝家也受到諸多影響,進而製作出各具特色的壺器。



文化局長林寬裕、議員黃林玲玲、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長鎮、荷蘭辦事處代表暨經濟處主管紀維德(Guy Wittich)、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匡悌、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施靜菲、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莊芳榮、中華兩岸文化教育暨體育交流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李平蔭、前總統府資政黃正雄及陶博館長吳秀慈等出席開幕典禮。


 

熱門關鍵字:

新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