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業者:華語教學應視為戰略性產業

中央廣播電台/劉品希 2017.05.02 00:00
民進黨立委蕭美琴與何欣純今天(2日)召開「外國人來台學習華語」教學產業的發展困境與精進措施公聽會,邀請相關部會與業者說明華語文教學的現況與困境。業者希望政府將華語文產業視為戰略性產業,立委則要求政府檢討政策目標並鬆綁法規。

蕭美琴指出,為因應全球華語學習熱潮,推廣我國優質華語文,教育部自2014年起執行「邁向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大國八年計畫」,雖然來台灣學習華語的人數緩步增加,目前一年有將近2萬名學生,但這比起全世界學習華語的總青年人口仍不成比例。

何欣純表示,台灣具備華語文化的正統性與學習多元性,佔有優勢,但在推動華語文學習成為產業的過程中,政府的作為相對保守、被動,缺乏跨部會的聯繫,且相關部會的政策擬訂及預算編列都傾向文化、學術交流,沒有把它當作「產業」進行策略規劃。

淡江大學華語中心主任周湘華表示,華語文教育是跨部會、跨產業、跨國際的戰略性產品,若純就外交而言,華語是台灣少數可以與中國大陸對決的外交工具,他認為應集中資源,藉以突破對岸的封鎖。他說:『(原音)這是少數我們可以跟中國對決的外交工具,而且又可以達成軟實力的輸出,為什麼這樣講,同樣傳遞華人的文化跟語言,中國不能阻止;同樣的,我們進行華文的教學,我們卻可以用簡、繁體來明顯區隔兩岸的差距,這都不用政治對決,對方也很難反駁,可是很奇怪的一點就是我們把這個束之高閣。』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教育參事邱玉蟾指出,華語文產業在台灣發展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沒有出現群聚效應,且都是微小企業,能量有限,政府希望透過評鑑、輔導、協助行銷等方式扶植這些產業;但相關法規限定補助對象只限於各財團法人與公、私立大專院校,這是目前要極力突破之處。何欣純則呼籲政府檢討政策目標與制度法規,打破現有的學習期程限制以及預算分配,讓華語文學習有更大的空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