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西國中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海口溯源」文化薪傳活動,今天下午以「台西人說台西,揭開阿拉丁的神話故事」為主題,探討「阿拉丁」的淵源,饒富趣味。
台西國中文教基金會指出,台西鄉是台灣丁姓人家最大聚居地,根據統計,當地3萬多人口中,就有1萬多人姓丁,因此流傳「台西丁一半」的說法。
根據丁氏族譜記戴,台西丁氏確實是阿拉伯人的後裔,姓氏從「瞻思丁」改為「丁」;由於祖先信奉伊斯蘭教,因此丁家子孫也被稱為「回丁」或「阿拉丁」。
從福建丁氏回族宗譜記載,丁氏回族是阿拉伯的穆斯林後裔,元末遷居福建晉江的陳埭鎮,歷今700多年,發展成丁姓大族,被稱為「陳埭萬人丁」。
丁氏後裔經過長期血統混融,與漢人通婚,加上朝庭「賜食豬肉」(回族不食豬肉),致使原來的宗教信仰未能保持,最後徹底漢化,原有的回族特質,幾乎都已不存在。
台西回裔祖先丁蘇,是2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間,從福建省晉江縣陳埭鎮渡海來台,由於子孫長期與漢人混融,如今有很多台西丁姓民眾,根本不知自己具有中東血統。
今天的「海口溯源」也邀請福建廈門大學教授莊景輝講述「回丁」的淵源;雲林縣副縣長張皇珍表示,惟有認識自己,才會更珍愛自己,透過文化薪傳,讓台西人更瞭解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