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蔬菜 河智媛 寒流

齊柏絲坦攜手NSO再現拉赫瑪尼諾夫浪漫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3.20 00:00
圖說:齊柏絲坦與NSO音樂總監呂紹嘉音樂會彩排。兩廳院提供。

【文/陳小凌】俄國鋼琴巨星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再次來台,21日晚間於國家音樂廳,與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合作演出《浪漫詩人─拉赫瑪尼諾夫》音樂會。齊柏絲坦將以純正的俄羅斯鋼琴學派,詮釋拉赫瑪尼諾夫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與NSO聯手獻上浪漫詩人心中最深處的靈魂樂章。

齊柏絲坦所詮釋的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及穆索斯基等作曲家的音樂,總能在凌厲奔放的琴音中展現優雅曲思,娓娓道出作曲家的想法。她說:「我是鋼琴家,也是作曲家的僕人,我所做的是盡一切努力,把作曲家的樂思,完整地表現給聽眾。」

拉赫瑪尼諾夫作品難度奇高,齊柏絲坦卻游刃有餘,早已演出近百次拉赫瑪尼諾夫的五首鋼琴協奏曲。她認為,「每次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就像重溫一部曠世史詩,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樣,他幾乎把所有的事都講透了。」齊柏絲坦1991年在阿巴多的指揮下首次與柏林愛樂合作,爾後多次與芝加哥、倫敦、英國皇家等國際知名交響樂團共同演出;曾為德國DG唱片錄製過八張專輯,包括蕭邦作品全集。

創作於1926年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是拉赫瑪尼諾夫於俄國十月革命、顛沛流離之際,難得的創作。華美多彩的旋律中,隱藏著複雜的情緒與憂鬱;超卓技法的安排,顯露作曲家傾盡的苦心。雖是拉赫瑪尼諾夫五首鋼琴協奏曲中最少公演的作品,卻在15年間兩次改版,可見此曲在作曲家心中的份量與牽掛!

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隱藏的憂鬱,部分原因來自於其中「神怒之日」(Dies Irae)的旋律。「神怒之日」是天主教送葬歌曲,也是拉赫瑪尼諾夫經常用以象徵死亡的素材。交響詩《死之島》以博克林的同名圖畫發想創作,描寫死神擺渡、冥河之旅的深邃幽暗,一如畫作中美麗幽靜的景色,悠悠進入死亡的詭譎與陰影。

「神怒之日」的蹤影也出現於第三號交響曲。此曲是拉赫瑪尼諾夫遷往美國後的創作,也是他生前最後的三首作品之一。打破傳統交響曲四樂章的架構,這首A小調交響曲只有三個樂章,最後樂章中滿溢的俄羅斯舞蹈節奏,讓美麗旋律瀰漫著鄉愁與幽暗預感,彷彿預告了生命的終結,而再度出現的「神怒之日」旋律,更顯露出作曲家個人生命中的悲苦。

以拉赫瑪尼諾夫為題的音樂會,卻規劃了鮮少演出的樂曲,NSO音樂總監呂紹嘉賣關子說這是「詭計」,要以新角度帶領觀眾發掘作曲家,感受拉式羅曼史、最美麗深邃的俄式風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