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學年的第二學期開始時,各個班群一如往常召開了班親會,而我則參加了孩子的玩學班群(國小2、3年級)班親會。通常,班親會中都有總導師對於本學期課程的說明,然後由班群總召進行班群事務的傳達,另外,相關的課程協助者會做人力資源的統整以及募集,最後家長再回到各家族教室,由家族老師說明家族活動的安排,以及家族時間將聚焦在哪些重點。另外,也提到了家族中需要家長支援的部分、親師有約的時段等等。
(上圖)班親會中,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家長自我評估,問卷針對孩子的「依附性」、「情感流露」及「探索動力」3個面向設計。
家長做問卷 深入了解孩子情況
這次在玩學班群的班親會中,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家長自我評估,針對孩子的「依附性」、「情感流露」以及「探索動力」3個面向,以類似像「我覺得孩子每天會主動找家長聊天」、「我覺得孩子每天都主動跟家長分享發生的事情或感覺」還有「孩子到不熟悉的地方(如朋友家、遊樂園、博物館、山上等)會開心地觀察、探索環境」等十幾個問題,在同意和不同意之間的5個等級來做答。
總導師說,這份小小的問卷(因為是調查家長主觀的感受)有助於我們較客觀地去了解孩子,如果父母親能各自填寫最好,因為這使父母親觀察的差距一下子就躍於紙上,如此一來便能更深入去了解孩子的情況。
其實,讓家長做這份問卷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說明本學期的家族調動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過去通常是2個學期才會有一次調動,這個學年卻在第二學期就更換了家族,因此有許多家長帶著疑惑來參加這次的班親會,包括我自己也是。只是沒有想到,我們得到的答案是如此深入又令人感動!
適性分班 老師們用心良苦
總導師說,玩學班群的老師們在秋假的2個星期中,討論每一個孩子的核心問題所在,最後歸納出「依附及安全感」、「人際刺激」、「挑戰刺激」、「遊戲衝動」、「人際調整」、「成就」6個深淺層的問題。當然,孩子的需求可能是重覆而非單一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由外而內的,而老師針對這6個面向提出的帶領模式分別有:小組自主活動/研究、小幫手、個人自主活動/研究、老師主導小組活動、非結構性遊戲等等,再考慮孩子與家族老師的熟悉度,以及以上帶領模式的搭配,家族的分配才因應而生。
不知道到寫到這裡是否傳達了我要說的感動?也許有點難理解吧!但請你試著想想看你的孩子現在的分班經驗,或你自己小時候的分班經驗,每當升上一個年級而遇到重新分班的時候,有沒有人像這樣慎重其事地告訴你,為什麼你的孩子是被分到某一班?
我想說的是,謝謝老師們對孩子的細心觀察與了解,謝謝老師們用加倍的速度在一個學期內就做出適切的調整,謝謝老師們加班開會討論新學期的家族分配和課程調整,謝謝老師們用心準備問卷並且在班親會詳細說明,謝謝老師們讓家長有理解的機會,謝謝老師們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也有那麼一點專業,因為,要是對牛彈琴的話,可能就沒有必要說那麼多了吧!
(人文國中小G3班群家長)
班親會中都有總導師對於本學期課程的說明,再由班群總召傳達班群事務,而相關的課程協助者會做人力資源的統整及募集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