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電影業︰中國片變台灣片捷徑

自由時報/ 2013.06.23 00:00
〔自由時報記者鄒念祖/台北報導〕兩岸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允許中國電影及合拍片在台灣進行後製及沖印作業,乍看這是幫台灣後製業者賺錢,其實卻是讓中國片取得台灣片身分的捷徑,台聯立委許忠信更直指這會讓中國片配額「從十五部,變成十五加N部」。

兩岸服貿協議簽訂生效後,中國電影進口配額將由十部增加到十五部;中國電影來台灣做後製與沖印;開放中國業者來台經營錄影帶。

電影界表示,中國片進口台灣的配額增加到十五部,其實並不令人擔心,因為中國片在台票房普遍不佳。劉德華與林志玲主演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在中國賣破台幣十億元,二十一日在台上映的台北首日票房只有八萬元,單廳票房更低到只有七千六百多元。還有電影業界人士明白表示:「開放十五部只是賣垮十五部,與賣垮十部也沒差多少。」

電影業者指出,真正影響並排擠到台灣電影的是開放中國電影來台灣後製。文化部認為,目前大陸地區電影生產快速成長,開放來台後製,可帶來商機並增加就業機會。乍看這是幫台灣後製業者賺錢,其實卻是讓中國片取得台灣片身分的捷徑,許忠信直指這會讓中國片配額「從十五部,變成十五加N部」。

根據文化部公布的「國產電影片、本國電影片及外國電影片之認定基準」,任何電影只要在台灣完成後製作(指錄音、剪輯、特效、音效、沖印及其他後製工作),且三分之一以上演員具有中華民國身分證,即可認定為國產電影片。

一位熟知台灣拍片生態的幕後工作人員表示,要達成三分之一演員是台灣人的要求非常容易,中國片一旦取得國片身分,不但不受配額限制,還可申請包括行銷、映演等各項補助。屆時不只是門戶洞開,更讓有心鑽漏洞的業者可以大A台灣政府的補助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