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再見莫拉克系列:風災轉捩點 發現重建工作的不同可能

立報/本報訊 2013.04.02 00:00
■張淑菁2009年8月8日,當時的六龜正經歷一場大浩劫,晚上睡覺時,我問了孩子的爸爸說:「荖濃溪溪水滾動石頭的聲音好恐怖,我們會不會見不到明天的太陽?」沒想到,孩子的爸爸居然樂天地回答我說:「至少當下我們全家人是一起的。」當下聽到這樣的回答,我都不知道要哭、還是要笑。

風災當時因為沒水沒電,所以那時候的三餐,全用早期柴火的方式烹煮,記得孩子的奶奶說:「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筍期住在山上割竹筍、曬筍的日子來比還好很多。」堰塞湖潰堤傍晚,六龜全區警備車出動沿路廣播通知大家緊急撤離,當下我趕緊抓著黑色大垃圾袋把小朋友的奶粉、奶瓶、尿布、外套裝好後,拿著背帶背著小兒子,手裡牽著大女兒趕緊往村莊最安全的住宅頂樓跑,我就這麼背著小兒子整整站了一整夜。

風災成人生轉捩點

雖然莫拉克風災帶來了全台各區嚴重災害,但也改變六龜風貌,帶來許多人的轉捩點與希望,外地的人終於知道六龜是在高雄,許多資源也開始往偏鄉地區挹注,增加許多臨時的就業機會。高雄市政府也在災後推動「八八風災在地組織人力支持計畫」,我才有機會進入社區工作。在進入社區工作前,我是個全職媽媽,每天的生活就是把我家那兩個小搗蛋鬼給照顧好,陪著他們一起學習與成長,所有的生活重心都在他們的身上。

記得我第一次踏進六龜社區服務處,面試當天理事長一直強調「社區ㄟ工作就輕鬆,每天來2、3個小時,就可以把事情做完了!而且離家裡很近方便照顧囝仔(台語)」。當初或許是因為理事長這句話,也或許是以前就學期間受到許多社會資源的幫助,當下我決定開始學習社區工作,希望自己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每週五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日,是我開始社區工作兩個月來最期待的一天,因為據點日讓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幫忙社區長輩量血壓、量體溫等檢測外,還可以與社區長輩聊天,甚至可以學習一些衛教知識,或者有動態老師來教學,那是我剛進入社區工作時,得到最大的成就感。

逐步找回在地特色

隨著在社區投入愈多時間,看見愈多社區需求時,我該如何尋求資源挹注?早期社區積極推動社區福利照護及環境保護工作,而近年來也察覺社區平埔文化傳承與彩蝶谷生態復育一樣不可忽視。還記得2011年六龜「濾公祖」的祭典,全高雄平埔族親大會親的畫面,至今還深深印在我腦海裡,可那天夜祭後,讓我反思著隨著時代變遷,居民們也忘了屬於我們在地的文化與語言,為此社區有責任與義務,要將六龜平埔文化復振,從社區耆老訪談開始記錄早期對於平埔的記憶,從社區既有的文化慢慢串起後,並積極推廣教育居民早期在地平埔生活語言和竹藝,期待創造出專屬六龜在地特色的平埔文化。

在推動彩蝶谷生態復育中,藉由訪調與培訓課程,常常聽到社區老人談起早期彩蝶谷全盛時期,不僅帶動六龜當時的觀光產業,也讓在地居民靠著捕抓蝴蝶做標本來維持家計生活。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暑假生活最有趣的記憶就是玩水,離家最近的溪水是邦腹溪,小時候常常都在那邊抓小魚蝦和螃蟹,但是在八八風災重建工程後,蝴蝶與蜻蜓點水的畫面,和提供民眾親水休憩的大石頭消失了,取代的是我們人類所謂安全性水泥堤防,邦腹溪的自然風貌不在了。期待自己在社區工作中可以影響居民對土地的態度外,也期待自己可以慢慢的讓蝴蝶回到六龜來。

重建期結束 社造正起步

社區工作像條不歸路,隨著待在社區工作越久,投入的時間越長,所要面臨到不僅是工作,還有家庭和學業的問題,我要如何扮演好其中的角色?最近社區工作量增加,晚上回家看到電視劇陪伴著孤單的外婆在等我回家,心中很不捨,我都那麼大了,還讓年邁的外婆擔心我那麼晚回家,有沒有記得吃飯這種小事,但也因為有外婆每天的關心與鼓勵,讓我有力量繼續做下去。

在社區工作快滿3年了,這段時間看著社區與自己一起努力和成長,我想重建工作結束,但是社區營造才剛剛要起步。當我看到社區需求時,我知道如何尋求資源挹注,就如同社區除了將現有的老人照護工作持續下去外,但是面對偏鄉仍然持續被忽略的情況,社區應當充備更多的凝聚力與特色,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到社區來。

擁有豐沛的生態資源以及穩固的文化背景,社區才有可能更茁壯發展,故鄉的土地也才可以重新與我們友善的對話,當有可能性出現的時候,願意返鄉的遊子,才可能逐漸回來,希望六龜社區不會一直高齡化,也期待自己可以在這當中扮演好我的角色,盡力發揮我所可以投入的心力。(六龜茂林莫拉克社區培力據點)

六龜夜祭時,淑菁(中)與小林平埔族親起舞同歡。(圖/旗美社大重建站)

淑菁(中)帶動老人關懷據點。(圖/旗美社大重建站)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