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手機、捷運都入詩 孫梓評愛物 《善遞饅頭》生活味

中時電子報/林欣誼 2013.01.08 00:00
  戴著斯文的黑框眼鏡,嘴角時常揚起微笑,卅七歲的孫梓評即使「出道」十多年,面對創作或最新詩集《善遞饅頭》裡的文字,仍流露純真。對這樣的評語,他想了想說:「我心裡好像有個東西沒有長大,那個小男孩常常和我一起探出頭來看世界。」   那不是創傷,而是被動接受世界的改變,他憶起十二歲那年,被忙碌的父母送到住宿的私立中學就讀,「當半夜我把書包、棉被通通塞進爸爸的後車廂,好像那瞬間我就把需要長大的額度用掉了。」   十九歲推出第一本長篇小說《傷心童話》,至今孫梓評已累積十多部著作,涵蓋小說、詩、散文,還有無心插柳寫作《花開了》等四本青少年小說。然而,比同輩人獲得更早也更多出版機會的他,卻對「作家」這個身分沒有太多野心,一直寫下去的動力也很純粹。   《善遞饅頭》是他第四本詩集,收錄二○○三年至二○一二年作品。不論是抒情感懷:「心放在那裡,反正也是荒廢/能夠燃燒就給它火把/像一場奮不顧身的填字/祕密一樣把自己填進去」或由世界末日而來的靈感:「我們決定戴上假面,誤認彼此/去最熱鬧的街上/看一尊雕像如何過馬路」,孫梓評筆下沒有中文系出身的古典氣味,而以生活化的意象保持詩的遊戲性。   「我喜歡詩裡有生活具體發生的事物。」比如他會把手機、捷運寫進詩內,私底下他很「愛物」,收集杯子、愛逛超市、醉心居家布置,甚至會把公仔放進冰箱。   孫梓評從小熱愛文學,閱讀胃納量大,求學一路屬「純正」文學科班:保送上東吳中文系,浸淫在作家老師張曼娟、張曉風、蕭蕭的創作課中,之後進入創作風氣鼎盛的東華創英所。第一份工作擔任報紙副刊編輯至今,所讀、所想都是文學。   儘管遊走各文類,從國中開始寫詩的孫梓評仍把詩當作最核心的創作,「尤其當有些話說不出口時,就是詩的發生,詩的隱晦讓我可逃脫又有安全感。」《善遞饅頭》累積九年,他不焦慮創作量減少,卻怕「世界越來越冷漠」,這也是他在新書付梓前臨時放進一首,他認為「還沒有喪失溫度」的作品,因為再怎麼修剪合宜的語言,對他來說,都沒有比保留創作直覺與熱情重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