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癌目前在台灣每年約新增800多例,早期多無症狀,約有2~3成的患者於確診時已有轉移現象。晚期腎臟癌通常無法僅由手術治癒,必須要透過全身性藥物治療,惟腎臟癌對於傳統化、放療的反應都不好,但近年來數種標靶藥物被廣泛應用在晚期腎臟癌治療上,利用不同機轉的適時轉換,晚期腎臟癌的整體存活期已有大幅進步。
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余家政醫師表示,腎臟癌常見轉移至肺、肝、腦等器官,而晚期腎臟癌治療會先透過手術,盡量將原發與轉移處的腫瘤切除,剩下的病灶再以標靶藥物進行全身性治療。余家政主任說,所謂標靶藥物相對於傳統化療,就好比巡弋飛彈與原子彈,標靶藥物可以更精準地針對要抑制的腫瘤機轉進行攻擊,因此副作用較小,且在晚期腎臟癌治療效果上也較好。
余家政醫師表示,目前晚期腎臟癌之治療有兩種不同機轉的標靶藥物,第一線通常會使用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R)進行抑制的藥物,而目前唯一第二線的藥物則是口服mTOR抑制劑,可以同時抑制癌細胞的存活、生長、複製及代謝。兩種不同機轉的藥物,就像是針對不同治療關卡的通行證,透過不同的方式抑制癌細胞生長,也可以解決抗藥性產生的問題。
余家政醫師形容,晚期腎臟癌標靶治療其實是一種圍城策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就如同是斷水電、斷糧,讓腫瘤孤立無援,而達到縮小腫瘤的效果;但隨著用藥時間的增加,腫瘤可能透過其他方式繼續生長,或是因為城太大了,仍有遺漏而可獲補給之處,導致腫瘤變大,此時即謂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在這個時候轉換第二線標靶藥物就如同是利用不同方式來圍城,讓癌細胞無法及時反應而再次控制病情,透過這樣的置換讓腫瘤延緩惡化,成功使整體存活期增長。
余家政醫師表示,在抗藥性產生而必須換藥時,有些患者情感上不能接受,但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在病情未惡化前,於適當時機轉換二線口服mTOR抑制劑治療,才能達成最佳的效果,且口服mTOR抑制劑副作用也較第一線少,患者生活品質普遍可得到提升,接受度都頗高。
余家政醫師也鼓勵患者,目前晚期腎臟癌治療不斷進步,患者應以樂觀、積極的心態抗癌,家屬的支持也很重要,透過患者本身、家人與醫師等的團隊合作下,才能讓治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