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混合性微創心臟手術 搶救先天性心臟病寶寶

欣傳媒/丁彥伶/台北報導 2012.11.10 00:00

「胎兒好像有心臟病…」,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表示,過去如果孕婦篩檢發現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許多家長都會選擇拿掉胎兒,不過現在胎兒及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有新突破,該院成功以「混合性心臟手術」,為出生8天的女嬰治療肺動脈閉鎖及心臟發育不全,現在女嬰滿兩歲了,和一般嬰幼兒一樣健康。

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表示,張小妹妹在媽媽懷孕中,就被診斷出有先天性心臟疾病,因此當她39週出生,就由新生兒科醫師及兒童心臟科團隊照顧,先以超音波評估,確定診斷為「肺動脈閉鎖合併右心發育不全症」。

遂先由新生兒科醫師利用藥物,協助寶寶的病情穩定,即會診心臟外科團隊,在張小妹妹出生8天,接受台灣首度執行的「混合性心臟手術」,結合心臟外科的微創手術,以及小兒心臟科的心導管手術,成功治癒可能致命的肺動脈閉鎖合併右心發育不全。

葉樹人表示,傳統開心手術必須鋸開胸骨,該院心臟團隊則由橫膈膜下方進行切開造口術的微創手術,之後再由兒童心臟科醫師以導管帶入金屬導線,穿刺進張小妹閉鎖的肺動脈,這個角度最直接,可避免掉角度偏差引起穿刺誤差,致肺動脈或右心室出口破裂的風險。之後再利用氣球導管擴張肺動脈,撐到肺動脈開口和正常寶寶一樣大為止。

張小妹妹在接受治療後,已經度過兩年的術後追蹤,目前僅有輕度的肺動脈瓣狹窄,無須再接受心導管肺動脈瓣氣球擴張術的治療,傷口癒合很良好,對外觀影響很小。而張小妹妹也是國內第一例採用混合性心臟手術治癒的先天性肺動脈閉鎖合併右心發育不全的病例。

由於胎兒在母體內是經由母血得到血氧供應,因此肺動脈閉鎖在出生前並不會引起問題,但出生後,寶寶就必須經由自己呼吸得到血氧循環,若有肺動脈閉鎖未及時發現,就有致命的危險。

朱樹勳表示,由於治療困難,過去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胎兒多半不會被留下來,但現在新的治療技術發展,希望能讓更多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有存活機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