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apink 蘿拉 蔡阿嘎

〈專文〉台茶產業還有明天嗎?主管單位與業者應有"存"、"亡"的危機意識!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5.11 05:00

文/茶軼(出身桃竹苗東方美人茶區)

04/23報載:「台灣農業部協助台茶走向國際,由農業部指導,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台茶公會‘’)帶領華剛、伂橙、桔揚、協裕等4家業者,前往新加坡辦理『2024臺星茶業媒合交流會』,與當地產業公協會、通路商及標竿手搖飲業者等進行交流…」,這是台茶產業走向世界的契機嗎?以筆者的觀點來看,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成立於1954 (民國43) 年,該宗旨主要是配合政府發展國內農產品"茶葉"的生產、製造與外銷而組成。此語彙中,談到‘’茶葉‘’二字,即為重點之所在。所以,行有餘力下,製茶公會帶領業者和下游的飲品業者等進行異業結盟或交流並無不妥,但大家都去搞衍生商品甚至於非茶之茶的販售,前端‘’茶葉‘’的產製主體要誰來負責生產規劃呢?總不能請下游的販售商去主導,而且各具專業,實有違製茶公會成立的宗旨。

製茶公會和飲料公會二者在屬性上截然不同,各司其職!而飲料的運用範圍舉凡碳酸類、酵母乳、果汁、茶飲等皆屬之。若大家貪圖安逸撿軟柿子吃,源頭辛苦產製工作且富有技術性的職責由誰來承擔?台茶產業公會所走的方向即有待商榷,疑似有走偏之嫌。

台灣茶在日治時代就是重要出口的三項物資,茶葉始終是世界最佳的天然飲料。台茶產業從日治時代發展至今在製茶領域,昂首於世,堪稱為台灣的驕傲之一,製茶公會貢獻國家逾七十年之久!換言之,台茶產業如無法好好地發展自己的特色茶或研發消費者能接受的大衆口味的商品茶,沒有政策規劃的茶產業就宛如范總幹事所言,即是一趟‘’失速的死亡列車",最終是自我消滅,將走向自廢武功的死胡同。

之前范總幹事任職公會期間,「3點一刻」公司原擬加入製茶公會,由於該公司產品屬於加糖類咖啡食品,因為該生產的產品不符製茶公會會員的經營項目,於是婉拒其加入公會,並轉請該公司去參加糖菓餅乾的食品公會。由此可見,范總幹事為台茶嚴謹落實‘’把關‘’的動作,有其篩選的標準,不是有廠商願意加入或付費即可任意地加入製茶公會。根據日前‘茶訊‘’刊載的出口記錄,90%以上都是泡沫飲料茶的原料。特色茶只是少數且成為享受用的高級奢侈品或送禮禮品,在紀錄上幾無數字呈現,這是造成農政單位判斷的盲點,又如何來制訂政策?因此,嚴重地貶低自己的主體性,台茶公會應和今日的茶改場目標立場一致,當致力于台茶永續發展為目標。今日茶葉的專責單位變成為飲料改良場,因此該單位的位階遭到農業部的降級就不言而喻了!這樣下去恐不出幾年後,就要自我淘汰甚而打烊回家去了!此舉業已引發台茶公會少數會員的危機感,近日來已有會員在問到台茶產業將何去何從?儼然不知有無明天,或者即將身在何處之感嘆萬千!

立頓(Lipton)公司不產茶,其營業額卻是超過大陸茶產業的總額。其實,台茶產業發展潛力無限,應是最能創新且有能力拓展行銷量的產業,端視業者怎麼去規劃!生產、製造和茶商行銷,是一體的、密不可分!台灣又居於氣候、人才、文化的優勢;天時、地利、人和兼具,只要好好地整合自己茶葉的專業工作就可功德圓滿,全世界的茶葉都是產製銷一元的!產茶國以其茶葉部的單位統一運幄,只有咱台灣是各自為政!有關泡沫冰茶、咖啡飲料方面發揮,甚至向複合式餐飲服務發展,那是一時性的流行(fashion),萬一那天農殘超標或添加不當的添加物時,產生食安問題,恐就會影響茶葉的供需平衡。提供安全無虞的‘’茶葉‘’原料供這些下游𗗠業者,才是本公會的職責所在。

諸不知茶是有文化的產業,產、製各有專精。以產製為例種茶、採茶、炒茶揉茶、揀枝、烘茶,類似醫院的工作分工。大宗商用茶的產製更為複雜,加上一茶一故事的茶文化宣傳促銷與進出口的茶商的專業,往後茶產業傳承與發展,其人才的缺乏、斷層才令人堪慮!

茶葉是農產品,農政單位沒有好好的整合,政策、整個方向都走偏了!製造加工要有工廠登記證是經濟部工業局管理,各管理單位都卸責,在放任業者自由發揮。過去是外銷賺取外匯、唯一的高經濟作物,如今却成為產業孤兒!食藥署對茶葉(農產加工品)與加入其他配料衍生茶飲(罐飲、泡沫飲料、甚至於非茶之茶)是装不懂,還是真正分不清楚,好像是撿到槍一樣,把茶葉與蘇丹紅列為‘’非登不可‘’的管制性食品,而且未經討逕自擴權、隨意公佈茶葉規範,其實其他的規範,都相當重要和專業,如茶葉農藥殘留的訂定程序繁瑣(農業部防疫署負責試驗評估訂出安全的容許量)茶葉有效日期訂定,茶葉無有效日期屬長期保存與營養標示:茶、咖啡、草本植物無須標示等(均由農業部茶暨咖啡植物改良場,即過去的茶改場負責),而農糧署和各縣市衞生局共同輔導茶農用藥安全。食藥署只管市場售商品合法標示,甚至於邀請國稅局對茶葉加以追蹤扣稅(農產品是免稅的),進口茶進口自何國何地並無強制標示,其實只要農檢合格就可合法使用,甚至於出口都可標示‘’台灣製造‘’法有明文規定;進出口,茶、水果等農產品和水產品標示落實較為困難,而進口或台灣國產的茶葉農藥檢測,查騐市售食品的衞生安全才是食藥署的工作本分,市面上食品安全頻出狀況,卻未見落實!爭功諉過,荒腔走板,徒增國際笑話!(譬如,立頓2公克的袋茶來自10幾個國家如何溯源,國際也無此規定)這種作法無非就是在消減、打擊台茶,遑論台茶產業的永續發展,這些理念就將成美夢!

某學者(姑隱其名)指出:特色茶高山茶等與商用茶的比重逐漸下降了,那天這些茶飲品不流行了,製茶公會仍然是主管在搞消失去?喪失了營運主軸與核心價值,沒有一個了理念的組織,公會恐變為台茶末世代了?茶葉,其實可塑性很高,和咖啡、可口並稱為世界上的三大飲料之一。若說一旦消失,這樣反變得很沉重了。會員或業者會很難過啊!有人不知何去何從,這是危機意識,必須思考對策與重新定位台茶的市場性、功能性等,讓茶葉走出新風貌,以產品生命週期來說,應努力建立擁有茶葉產品的二度生命。

總而言之,台茶產業可興利、更有可為,潛力無窮!立頓賣"純茶"的紅茶袋茶單一產品(並無販售茶的衍生產品)且本身不產茶,就可成為茶葉王國!何況台灣擁有其他產茶國沒有的優勢,「天時、地利、人和」兼具,非不可為,而不為也。

政府和業者應有積極的作為:

1、台灣土地昂貴,人工成本高世界各產茶國就是我們的資源!對進口茶(特色茶、商用茶)的管制就是限制台茶產業發展。
2、政府作好農药安全管理;其他添加物不得使用。(薰芬茶食用香精的使用必須申請核准)。
3、加強拚茶師就是我們一向稱謂的"茶師"的訓練(山上製茶所還不知道茶葉要拚配,更惡劣的還污名化為"混茶")茶葉發酵程度不同,可拚配出各種口味,不須使用各種添加物如香料香精之類一切都是天然的,更不會有配方洩漏問題!
4、整合運用茶文化專業老師開設泡茶課程,也可請專業泡茶師泡出最好的商品販售。

以上是政府和業界應該加強的地方,這也是台茶發展的關鍵。請政府管理單位和茶農朋友們參酌。台茶產業其產值會輸給立頓公司嗎?交給沒有茶葉專業的主管,如何帶領台茶!其實不論政府管理單或業者會員等目前所作為攪混進口茶的事例就是消滅本原,真是情何以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