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水雉生態遊/綠保菱田蛙鳴震天 台北赤蛙也現身

欣傳媒/欣傳媒 2012.10.23 00:00

圖說:園區參觀人數總量管制為同一時間最高200人,20人以上的團體,須於入園前一週事先電話預約。(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提供)

欣傳媒 | 記者蕭介雲/專題報導

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不定期會舉辦各項生態活動,包括親子營隊、生態解說、動植物觀察、採菱角等活動,讓大人小孩深度體驗水雉生態與環境維護玩到瘋,民眾還可以順道前往附近的不施農藥、化肥的綠色保育菱角田,豐富的生態環境還有台北赤蛙等保育動物,讓人驚喜不已。

跟著國內知名生態達人林青峰的腳步,從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了解水雉與菱田生態後,往外走過葫蘆埤自然生態休閒公園,這建於乾隆35年,主要為灌溉蓄水之用,因為形狀像葫蘆而命名,縣道176線的闢建,則剛好成了葫蘆的腰繫,將它分成了兩半。

葫蘆埤可以看到白鷺鷥群聚居飛翔,但是生態就是這麼奧妙,原本這塊濕地是水鳥、候鳥棲息的家,在經過人工整理乾淨、建起涼亭後,除了白鷺鷥,其他的候鳥、水雉反而都不來了,如何以最自然的方式保育濕地,實應成為一項新的省思課題。

從一旁使用農藥的「慣行」農田走過,和綠保農田的外觀、氣味上都大不相同,慣行農田的田邊,噴灑除草劑,草呈一片乾亮的枯黃,有如塑膠假草般,而田裡各種農藥,遠遠就飆著刺鼻臭味,與童年記憶中的綠色農田印象完全不同,讓人十分震憾。

晚上再隨著阿峰的解說重走一趟,慣行的田裡如同《寂靜的春天》一書,所形容的「一片死寂」,當再走到綠保菱田,就開始熱鬧了,台北赤蛙、負子蟲等生物處處可見,還有小水蛇害羞的躲在葉間。

阿峰說,如果夏天來的話,走過一片安靜的慣行農田,來到綠保菱田後,往往就是震耳欲聾的田園蛙鳴合唱,農田如果不要使用農藥,對於生物多樣性會有極大的助益,例如水雉,其實也會幫忙吃福壽螺,為後代留下清淨的大地。

持著手電筒再往附近的水菱有機農場,裡面的小水池,處處蛙鳴、水蛇探頭,儼然就是濕地生態的縮影,這裡也是綠保菱田推廣的大本營。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參觀人數總量管制為同一時間最高200人,20人以上的團體,請於入園前一週事先電話預約,同時是以水雉生態教育為主,並非一般觀光據點,民眾須遵循園區規劃的動線,禁止擅自進入濕地,以避免驚擾水雉。

看過菱田風情萬種,新南瀛八景之一「菱香舟影」,民眾還可以前往附近的烏山頭水庫風景區,或是隆田考古展示室,來一趟南瀛的穿越時光之旅。

【延伸資訊】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官田隆田郵局第24號信箱電話:06-5793911.06-5792153網址:http://jacana.tw/更多山野田園趣,吃喝玩樂好閑情的旅遊訊息,請參考【遊山玩水自然行】專題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8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