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營運不彰 市場基金年年賠

自由時報/ 2012.09.03 00:00
〔自由時報記者劉榮/台北報導〕台北市傳統市場,因消費型態改變來不及轉型,閒置及空攤情況普遍,連帶使市場開發基金收益也大受影響,光是九十四年以來,市場基金資產多半處於入不敷出情況,審計部也提出檢討,批評北市府營運管理成效不彰,年年虧損。

市場處表示,市場開發基金近年來有多筆大宗投資支出,例如配合改善傳統市場整體環境,動輒六、七億元,但該基金每年固定收入大約只有六億元左右,還必須攤提年度投資,因此帳面上雖然投資報酬率不佳,但整體而言體質並無問題。

台北市為了辦理傳統市場營運及興建,設置市場開發基金,這筆基金總額超過五百廿三億元,近幾年公有市場從六十多處,減到剩下五十三處,其中傳統市場大約只剩下四十六處,近七年來,該基金只有九十四年有○.二四%的盈餘,其餘都是慘虧,遭到審計部提出檢討。

北市議員劉耀仁指出,像龍山商場經營不善的情況並非特例,市場開發基金蓋出許多蚊子市場,甚至連攤商都還沒正式營業,就因為營運狀況不佳,整個市場收回,不少公有市場在附近新興連鎖超市搶市後,逐漸沒落,市場變成倉庫。

北市議員闕枚莎也舉例,與捷運共構的西湖市場,擁有捷運消費人潮,但市府一直沒有具體的行銷計畫帶動商機,攤商的營收也一直不如預期,攤位一直處於轉手情況,連帶也會影響收益。

市場處表示,因應消費型態改變,評估部分市場難以轉型的空間,就會淨空活化,像雙連市場二樓已成功標租,轉型作為第一座青年旅館,部分租不出去的空間,也交由市府其他單位使用,轉型成為辦公場所;至於出售的傳統市場土地,依法收益也必須繳庫,無法納入基金收益,這也是市場開發基金收益受影響的原因之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