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觀察筆記》製造的必要

自由時報/ 2012.08.11 00:00
曾經,站在街頭,望過去一片人頭。

火車站前建國路一排矮房的黑板上,密麻麻的事求人。

站旁的公路局東站,一班又一班的客車進出,與火車搭配轉運如潮的旅人,台東、屏東、高雄等三縣往北走都在這兒匯集。

踏進上行列車,到台北打拚!

這是一座大碼頭,高雄散發著機會,從這裡起站開始尋找人生的機會。

能源危機的上世紀時,高雄加工出口區一整條路都是滿滿的腳踏車群,一大片人群晃入一間工廠又一間,街道上、港邊,載貨機車穿梭、黝黑油亮赤膊工人從一艘漁船跳過一艘,這裡是高雄,運轉機會的碼頭。

產業鏈的改變,增加許多服務業,進來新的消費觀念,但是,流走了更多會養一大批人的製造業。

製造業會打造工機具、做螺絲帽、做電機馬達,最津津樂道的專長是製造就業,製造外匯,製造繁華人潮。

高雄碼頭以前會製造漁獲,製造好多貨櫃,製造港邊一長排貨櫃船待命,製造溫柔港邊惜別和港都好男兒。

於今呢?拿甚麼吸引人家來投資,來追逐夢想,來製造孩子?缺乏大人潮移動,高雄的活力日漸消寂。

有工作機會的高雄,才有希望!(資深記者黃明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