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大東文藝中心/建築概念和工法契合 回應實.構.築

欣傳媒/欣傳媒 2012.07.30 00:00

圖說:負責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張瑪龍建築師。(記者葉穎攝)

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在今年的實構築展覽中,獲選為展品32件當中的其中一件,無疑是對於整個建築案在建築概念和工法契合的完整度上的一大推崇。尤其以公共建築物之姿,又落址於相較南臺灣市中心更為邊陲的市郊之地-鳳山,在執行的過程中勢必有些周折,或堅持或協調或拉鋸角力。於大東文化藝術中心一案負責總體設計的張瑪龍建築師表示,其實放眼望去,公共建築最重要的問題癥結之一,無非就是最低標的發包方式。一旦所有考量都以最低成本出發時,如果你也認同這普世價值中始終不滅的定律-一分錢一分貨,那麼,這樣的立基點不免讓人無法放心於建造過程中的諸多環節,中間感受甚深的,無非就是原本將心力全然投注期間的建築師了。所以當獲得「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且面見總統時,張瑪龍想要建議的非但不是單獨針對建築師爭取設計費的提高等要求,而是想要拉出用更宏觀的角度,希望透過廢除公共建築物最低標發包的模式,讓建造的環節裡,共同協力的單位可以是最適才適任且得以在「一起作好這件事情」的共識下,溝通並且達成目標。

就以大東文化中心裡實際執行的兩個環節為例,其一是關於清水混凝土的部分,他說。回到概念初始之際,即便不少人一開始便認為既使編列了較合理的預算,但在低價搶標之下,清水混凝土的施作將會是最容易被營造廠降低品質的一個工項,然而對他而言,足以回應「禪定」的素材中,兼具素樸與沉靜的空間表情,清水混凝土是不作第二人想的選項。所以即便這項材料不論是施作前設想周密的程度,或者需要各項時間跟經驗成本之高,他仍堅決認為應當奮力一試。當然,這過程中,絕對需要營造單位的理解跟認同,「可想而知,過程裡不知道與營造廠開過多少次會議,製作多少個視覺模型」,即便最終的成果的細部仍有極大的進步空間值得再加強與努力,不過所呈現的整體性視覺效果是符合原設計構想期望的效果,使空間呈現寧靜而單純的氛圍。

除此之外,在大東藝術文化中心一案裡擔綱重要視覺呈現跟話題性的元素-薄膜屋頂與漏斗狀的單體,同樣也是過程中讓人頗煞費苦心的部分。這些單體是視覺表現的焦點,肩負著讓整個文化中心顯得更有視覺性並回應城市性格,那麼,這些漏斗被薄膜材質所表達出來的完整性與完美程度就更顯得重要了!所以,初期結構體設計,是透過遠在國外,以結構在國際著稱的arup團隊協力構想完成,等到施工階段需要進行拉桿組立及薄膜縫製拉撐時,才是與國內得標工程廠商間的密切溝通,以及作品高度要求的角力。張瑪龍說,他當時決斷且嚴厲的要求配合廠商,薄膜上除了不允許有絲毫的破洞跟修接之外,亦不可有任何的皺摺,且一旦發現有一丁點兒不完美,就必須整組拆去,完全重作,就是這樣除非完美不然打掉重來的決心,他個人對於這些白色薄膜漏斗最終呈現的效果有著較高的滿意度。此外,夜間照明也是無法事先於設計階段就完全掌握的,因此在營造的過程中,端賴業主、建築師與營造廠三方配合,不斷微調照明角度與距離,最後呈現之效果才能符合他原有的構思。每當入夜點燈時分,可以看到許多專業攝影者前來取景,是令人滿意的結果。唯一讓他覺得稍有缺陷之處,主要是入口處戶外三座薄膜單體,因為念在擔心各個落地的結構拉桿有被民眾任意移動的顧慮,所以對映在地面上頭的圈狀,變成了圍成一圈的座次安排,稍有限制了空間使用上的自由度。不然,在各個薄膜單體之下,不管是營運單位的節目的安排,或是民眾自發性地當作臨時舞台,自開幕以來每個禮拜都有活動在此熱鬧發生著,著實讓身為建築師的他,感到非常愉快。

最後,他則再度回到公部門以業主之姿怎麼面對公共建築興建的提醒上,他說,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在競圖的最初,「以國內建築師為主、國外建築師為輔」的準則其實是不錯的一種方式。相對於這幾年國內推出國際性大型競圖的造勢下,一味地利用全球徵件式競圖模式操作,最終選出的作品即便出自國際知名大師之手,不過當國內的建築師在自己土地上的案子卻僅僅退居協力的角色,是不是合適?這樣的提問想必是發人省思地。另外,對他來說,一棟公共建築的成功,除了建築師克盡職責在硬體營造部份作首先把關之外,千萬別忘了,後續的發包模式與經營團隊才正是讓好建築物的生命得以接續著延展生命跟活力的其二關鍵,兩者同等重要,且缺一不可。【延伸資訊】http://www.liontravel.com/webpd/webpdsh00.aspx?sKind=1&sProd=12TSKHHSD1更多其他與建築設計相關訊息請上【建築行腳】專題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