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審議民主指南 尋公民參與新略

立報/本報訊 2012.07.01 00:00
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

作者:約翰.蓋斯提爾、彼得.列文

出版社:群學

ISBN:9789866525568

【本報訊】面對都更、美牛、土地徵收等重大公共議題,到底是誰說了算?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公共決策都交給跑紅白帖的地方民意代表或首長,許多重要的公共政策都在黑箱中被決定,牽涉各種龐大利益,或造成地方威脅的決策,民眾毫無置喙餘地。其實,公共政策不該是黑箱作業!全民的未來應交由全民決定。所以「審議民主」,是台灣民主深化,往前邁進的重要下一步。

當民主成為當代社會重要價值時,我們有沒有可能建立公民參與機制?讓抱持不同信念與價值的人,得以展開對話,從聆聽中形成共識,產生更好、也更具體可行的政策方案?新一波民主運動已在世界展開,「審議民主」就是丹麥、德國、美國、澳洲、巴西等先進各國,突破民主困境的新出路。本書透過世界各地以「審議民主」精神發展出來的各種公民參與模式,邀請讀者分享它們應用於各地公共議題決策的經驗,一同思索民主的實踐與民主的未來。

內文試讀

前言(節錄)

《審議民主指南》幫助讀者學習新的公民參與方式,這種參與方式強調在或大或小的公眾之間進行面對面與線上審議。這本書能夠出現,是由於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在許多創新公共參與的作法上,累積了許多年的經驗。我們現在知道了這些方案如何進行,以及是什麼讓它們運作起來;本書的目的即在於分享這些知識。

本書的頭兩章,幫助讀者理解審議在美國的脈絡。第一章說明了美國的審議運動在二十世紀初的出現,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衰頹。審議在1990年代再次出現,卻也躊躇不前。第一章解釋了是什麼文化、科技及地緣政治的力量產生了審議,又是什麼導致其衰亡。第二章對於旨於促進公民審議的各種計畫,提供了概述。作者提出一種分類方式,依據這些審議計畫共同及獨特的特徵而分類,讓讀者能理解到審議實踐完整的多元性。巴頓和萊弗認為這些不同作法之間存在著重要的權衡,而任何希望促進公共審議的人都應該將這些一併考量。作者也指出,審議或許會有若干正面的結果,不過最重要的是把審議理解為一個有力的社會化經驗,該經驗提醒與會者,在民主社會中何謂真正的公民。

第三章到第八章詳細描繪了十五種以上不同公共審議模式的方法與結果。這些章節的作者,包含在這些審議實踐上擁有最棒的第一手知識的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為了便於讀者容易跳讀本書各章,每一章都採用相似的組織方式。包括模式的快速瀏覽、模式的起源與目的的概述、模式設計的詳細描述、其運用的歷史,以及對其未來的可能運用的反思。

第九章到第十三章,結合了一般會涉及政府機關和其他公家單位的一組審議模式。在第九章,描述了改良較傳統公聽會的線上對話。第十章也同樣探究了公共會議中新科技的應用,不過他們的21世紀城鎮會議是在大規模面對面的公共聚會中採用高科技的溝通工具。在下一章關注的是「協作學習」,一種已經成功在美國用來將公共投入結合到森林管理程序的作法。第十二章描述了巴西市立委員會一項值得注意的實驗,賦予了公民社會組織成員真正的權力。他們比本書的大部分作者發出了更多對於公共審議的忠告,不過他們相信市立委員會的病徵已有在手的處方,即更透明的委員會選舉以及更好的審議過程。第三部分以索科洛夫(Harris Sokoloff)、史坦伯格(Harris Steinberg)和費瑟(Steven Pyser)藉由描述費城賓恩新生地論壇來作結,這個論壇結合了都市規劃者、城市設計師、一般公眾以及城市主要的報紙,形成他們發展衰頹水岸的一組原則。

第四部分關注於我們對審議計畫的第三種分類,其試圖建構社群並且培養一個更為審議性的公民文化。在第十四章,說明學習圈資源中心如何採用小而面對面的「學習圈」概念,並且將其發展為一種在鄰里、城鎮、州、學區、大學校園以及其他社群來學習與實踐審議的模式。第十五章呈現了,透過線上討論網站e-thePeople.org,各種不同的網路審議社群如何建立。在第十六章重新檢視特定審議途徑的特性,關注他們稱之為民主學習中心的一批行動,其將不同的審議方法與其他工作相互結合,來改善當地社區。

並非所有促進公民參與和審議的努力,都會很快而毫無瑕疵地有所成就。在第十七章呈現了紐澤西州普林斯頓的案例,這個有瑕疵的審議程序形成了不成熟的共識,而許多公民只能在較傳統的公聽會中發出他們的聲音。在第四部分的最後一章述了維吉尼亞州漢普敦的案例,其富有創意而用盡苦心地建構對話和審議的能力,不過要達成公民改革的目標,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本書的最後一章檢視了接下來的幾十年,希望推動審議者將面臨的挑戰。持續的挑戰包括平衡一致與歧異、確保有效的組織方式與促進審議、進行大規模的審議、以及影響決策者等。隨著審議變得更擁有影響力,實務工作者也要注意維持審議程序的完整性。此外,我們認為某些爭議性的議題,可能需要我們所謂的文化適應。如果能夠跨越不同的文化分野而達成審議,它甚至能成為討論國際議題的適當方式,如貿易和恐怖主義。

民主治理的未來,仰賴清晰的審議理論及公共參與有效方法的發展之間的接合。本書的作者群做了很多努力來推進這兩個目標。我們希望這本手冊,對於所有試圖透過與其同胞共同對話和行動,來使他們的社區和世界更美好的人來說,將是有用的指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