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三代薪傳 蒲添生嚴教長子感念

新頭殼newtalk/新頭殼newtalk 2012.06.30 00:00
新頭殼newtalk 2012.06.30 公民記者黃淑玲/台北報導

「陳澄波VS蒲添生-生命的對話--新書發表暨雕塑三代聯展」開幕會上,除了陳、蒲兩家後代,蔣渭水、杜聰明、吳三連、吳尊賢...等當代大師的後代都來了,6月30日這一天,超過百位貴賓擠滿了中山堂堡壘廳的熱烈場面,蒲家大哥-蒲浩明說,這麼多的貴賓蒞臨像一股暖流讓他深受感動。

蒲浩銘說,這也讓他似乎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回到民國38年間,爸爸製作目前在中山堂外,台灣第一尊「孫中山先生銅像」時,當年他還是個小孩子,常常沒穿鞋子,在爸爸於台灣光⋯⋯復後,開設的第一間鑄銅工廠裡跑進跑出,到現在還記得,家裡的牆壁幾乎都是熱的,他就是在這樣特殊的雕塑創作環境下,耳濡目染陪著他長大。

他說,真的沒想到,不但他選擇走和爸爸一樣的路,連女兒宜君也是一樣!如今是爸爸、他自己和女兒,連續三代獲得法國沙龍的肯定,他與學生也同樣在此地於五月間辦過聯展,讓他感受到歷史和時間似乎像個長流,會不斷地流下去、傳承下去!

蒲浩明笑著說,「我的藝術養成教育來源有三種,一是文化大學美術系正式科班教育,二是出國,到歐洲比利時、法國巴黎…等,感受自由浪漫、尊重個性的現代教育方式,第三,也是影響最深遠的,傳承自蒲添生雕塑工作室,最傳統且嚴厲的師徒制教育。」

在長達13年的言教過程中,蒲添生說,他這個爸爸手下的小徒弟,可是要一周七天,一天24小時,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訓練跟服務耶,爸爸嚴厲傳統打罵的教育方式,讓他常常在夜裡躲在棉被裡偷偷流眼淚,甚至有兩次幾乎要離家出走!

此時現場貴賓一陣會心的笑(在那個年代,誰不是這樣長大的啊?)。蒲浩明接著說,但是熬過這13年,他才深切體認到這紮實的訓練對我的重要,體會到「禮記」上的一句話:「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之敬學。」的道理。

「我何其有幸,能有這樣的嚴師,何況又是自己的爸爸,能夠走過那個年代,接受這種難有的教育方式,才能有今天的海闊天空!內心真是無限的懷念和感恩啊!」

蒲浩明又說,本來我的爸爸不希望我走這條路,因為他說,走這條路會沒有飯吃,但是,爸爸當年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啊,他也說過,就算沒有飯吃,餓著肚子也要作藝術創作!因為,生命是短暫的,但藝術是永恆的!他的堅持,從第一個作品「孫中山先生銅像」到最後一個作品「林靖娟銅像」始終如一!

他也以這樣的理念來教導我的女兒,他原先沒想到,女兒會再走上我和爸爸走的同一條路,事實上,她大學念的是台大政治系,只是念了五年才畢業(現場又是一陣笑!)。「我對待她並沒有刻意培養,一如文化局對待藝術家一樣,只是提供一個平台,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給她,她自然地會開花結果。文學家屠格涅夫說過,假如你是一朵玫瑰花,遲早會開花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