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檢討後再出發 雲豹獎今年暫停

立報/呂淑姮 2012.06.26 00:00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26日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原住民族新聞與傳播研討會」,邀請國內新聞傳播學者與談。上午的議程焦點在已舉辦2年的「雲豹新聞獎」,探討新聞獎本身對於記者與媒體的影響,並檢討是否能透過新聞獎建立族群觀點和報導規範。原民記者得獎率偏低論文發表人之一、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說,以國外的自殺新聞報導獎為例,自殺新聞該如何被呈現,媒體應有守則,從新聞獎中選出好的新聞報導方式典範,可建立報導規則。雲豹新聞獎設立目的之一也是試圖建立媒體在報導傳播族群新聞時,該遵守的規矩或可發揮的方向。張錦華說,至今已舉辦2屆的雲豹新聞獎來分析,報導主題以文化、災後重建、焦點人物、教育較多,政治、經濟、司法類較少。如果從入圍與得獎者來看,原住民媒體工作者得獎率偏低,此點也是引起外界質疑的主因。因獎項設立並未如預期效果能鼓勵原住民新聞工作者,也較難以此激勵並培育原住民籍的記者。張錦華認為,若要由新聞獎發揮建立良好報導方式,入圍和獲獎不必以血統論,因「媒體」功用之一為促進不同族群對話;她建議應設立原住民記者專屬獎項,或增加「最具潛力」等不同鼓勵類別獎項。師大大傳所所長陳炳宏肯定雲豹新聞獎的設立與反省,並強調獎勵地方媒體應有區別性。因地方媒體取材與一般媒體不同,在獎項評選時經常發生這樣的抉擇:要鼓勵地方深度報導或是全國性全面報導?陳炳宏說,為鼓勵地方媒體多參與新聞獎,不妨增設獎項。報導主體偏移 批判性不足台大新聞所碩士生楊昭彥以建國百年系列活動之一的蘭嶼拜訪號系列新聞為研究主題,並用第2屆雲豹新聞獎參賽作品分析,26日在研討會上發表。楊昭彥認為,四大主流報紙以宣傳官方政策、描寫政治人物為主要報導重點,對於活動舉辦中的文化主體性與權力結構沒有太多描寫和批判,並將話題導向藍綠之爭。楊昭彥說,分析去年大船相關新聞可發現,《蘭嶼雙週刊》與《台灣立報》出現較多部落聲音,並以部落族人為報導主角,較具備批判觀點。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教授倪炎元說,建百慶典與達悟大船新聞是非常典型的國家介入族群、文化、媒體的案例,是新聞傳播學生研究的好題材。他建議想做研究的人,不只可以看新聞分析,也可看看主辦之一的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對於大船活動的彙整報告,以及當初招募大船勇士的簡章。大船新聞到民國101年仍然是熱門話題,會後有賽德克族部落工作者田貴芳針對大船研究建議,研究者可從國家如何以資本介入、破壞部落倫理來探討此類活動;曾在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工作的林嘉男則說,想更了解事件來龍去脈應前往部落踏查,在媒體樣本取得上也可更廣泛。應積極培育原民媒體人花蓮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校長以撒克.阿復發表「原住民傳播工作者的身分政治及其實踐多元文化主義與原住民族傳播權」。他在論文中提到,原住民新聞工作者的族群認同建立中不見得都能獲得正確的資訊來源,進入媒體服務後若無法掌握報導族群新聞的角度,只會重複錯誤的資訊傳播;但他也說,主流媒體資訊掌控多數仍在漢族,所以機制健全的原民台以及培育、鼓勵原住民籍的媒體工作者為當務之急。針對雲豹新聞獎,主辦單位原文會表示,今年不會舉辦,希望在今年檢討前2年的新聞獎進行方式,明年會再續辦,延續獎勵媒體工作者與建構新聞價值的初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