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慈濟大學設計長者運動處方全台推廣

慈善新聞網/ 2023.11.14 08:32

       「我沒力啦!!怎麼還有多餘的力氣去運動?」「做這器材很累,我要保持體力啦!」「我每天走路就是運動!!」年長者最容易有肌少症的問題,但面對訓練肌肉,他們常會有以上的迷思。如何建立長者正確觀念,讓他們樂意開始運動呢?慈濟大學以科學儀器和數據分析為基礎,針對高齡者最常遇到的四個問題,包括尿失禁、跌倒、肌少症和失智進行運動處方箋設計,設計的運動處方,並在慈濟全台的3百多據點推行,以預防高齡者的失能。

       自2019年慈濟大學與慈濟基金會進行「長者適性運動介入對延緩失能(智)的影響」,培訓慈濟志工成為長者的運動指導員,然後帶回社區,由指導員在各地區針對預防尿失禁和跌倒的體適能運動。慈濟大學體育教學中心陳聰毅主任表示,從台灣各地區長者進行前後測評估,他們發現接受訓練的長者在基本的五大體力要素上都有明顯的體能提升,更有長期受到尿失禁困擾的長者回饋:「尿失禁的次數減少,晚上起床的次數變少了。」

       延續該項計畫,今年九月開始,陳聰毅主任將重點放在改善虛弱長者健康以花蓮地區長者為主,將虛弱前期長者(步行1分鐘不到100公尺者、體力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以上等65歲以上者),每周到慈濟大學大喜館進行兩次的訓練,使用阻力器材和機能訓練(如單腳站立平衡等),約24-28次的訓練,這些訓練根據個人的體力狀況設計,例如有長者雙手特別無力的,就會有針對手臂肌肉的特別處方,確保每位長者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由於許多長者對健身器材沒有太多的接觸,也覺得這是年輕人的玩意,所以由物理治療學系學生協助指導長者,並利用數位監測蒐集數據,每一個動作都能被完整記錄,不僅能預防動作不確實,還能追蹤長者的進展。參與的長者郭英子說:「每次做完運動,精神都明顯變好,腳也更有力。」

       陳聰毅主任強調,根據前後測的結果,可以清楚的看到長者的進步,希望透過科學數據,讓長者不再懷疑自己會做不到,也不會有「我就沒力了,還叫我運動的。」「走路就是運動,不用再進行肌力訓練」的錯誤觀念,期望能提供台灣超高齡社會中預防長者失能的解決方案,讓長者可以更健康自信的迎接未來。

(撰文:李家萓/圖片:李家萓、陳聰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