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端午吃粽脹氣泛酸 消化道拉警報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中報導 2012.06.06 00:00

端午節吃粽子過量,容易造成腸胃不消化,引發消化道疾病,脹氣泛酸者應特別留意。另外,中醫師表示,夏季還有許多依附炎熱而生的疾病,例如中暑、皮膚病變,建議掌握「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則防濕」三原則養生,防治未病。

李嘉菱中醫師表示,夏天因為天氣炎熱,容易出現中暑、消化道、皮膚疾病,建議採以中醫養生法預防。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醫師李嘉菱表示,端午吃粽子的習俗,對消化道是一大考驗,容易脹氣泛酸者特別要小心。中治療時會視病情嚴重度來開方,如果腸胃積滯,服用麥芽、山楂、神麴、雞內金來消食化積即可;若患者平時就消化功能不良,就須酌加黨參、白朮、山藥、扁豆,以協助脾胃運作;如果已嚴重到脹氣、排便不順暢,則應輔以潤腸理氣的火麻仁、萊菔子、枳實,幫忙腸道蠕動及代謝。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民眾的腸胃功能本來就不好,又很喜歡喝冷飲吃冰,到了夏天尤其午後,總是全身不舒服,這是因為體內濕熱過重,心肺、脾胃、自律神經一時無法適應。造成「疰夏」病症。「疰夏」逢暑必發的週期性特點,每年夏天都會復發。

李嘉菱中醫師指出,夏季養生應掌握「夏防暑熱」的原則,慎防排汗過多、體液減少而引發中暑;避免為了驅熱貪涼,沖冷水澡、吃冰西瓜、喝涼飲料、猛吹冷氣過了頭,引發類似感冒的陰暑症狀。另外,今年雨水特別多,容易出現濕邪侵犯筋骨的骨頭痠痛,而內濕則易招來香港腳等皮膚病變。

為了降低夏季外在環境對身體的負面影響,李嘉菱中醫師表示,長期勞心耗力、容易中暑、專注力不佳、多說話導致聲音沙啞、咳嗽頻繁喘悶的民眾,平時可服用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等中藥組成,能益氣生津、強心潤肺的「生脈益氣飲」。不過,提醒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應在醫師指示下服用。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552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