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科學辦案」的理想因數位與生物科技的一日千里,已可成為事實,只是執事者要不要真實?本文所介述的「數位足跡」可以證明柯文哲所言為真?或為假?而認定柯文哲有罪或無罪的人,是否願意面對真實?還是在有客觀檢定方法時仍堅持主觀相信?更多的公共事務,都可以追求科學解決,但執事人要不要科學?
作者/吳統雄(法扶義工/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
柯文哲所言是否屬實?北檢如果真的不知道「數位鑑識」,可以交付本人資管團隊協助,一定可以揭示公正的答案。
柯文哲保釋,在接押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北檢查扣的USB行動碟,內存1個 EXCEL檔案,其中有1筆「日期2022/11/1-姓名小沈-數字 1500-公司-用途-經理人沈慶京」記錄。審判長盤問這筆記錄是怎麼回事,柯說這個檔案不是他做的、也不知誰做的。
北檢押了柯文哲4個月,也沒有證明是柯做的,證實2個可能:第一、北檢缺乏科技辦案知識,對於「數位足跡」與各種資訊鑑識能力不足。第二、北檢已經查過「數位足跡」了,無法證明為柯所做,故意違法隱瞞事實,企圖構陷柯文哲。
類同事件,柯文哲遇到賴清德、蔡英文遇到馬英九,結果完全相反。
另外,在柯文哲保釋的同時,大家目光集中時,高安國將軍卻已「消失」1周,然後傳出被羈押禁見。連《中央社》的報導只有短短2段,不知道逮捕原因,甚至不知道是誰在逮捕。從形式上觀之,難道我國不知何時已經悄悄向集權國家看齊,出現秘密警察機關,可以秘密逮捕人民了嗎?是哪個殖民政府復活了?還是哪個秦城監獄在臺灣出現代理人了?
不必「奉命寫小說」 「數位鑑識」可喚初心
不必諱言,北檢曾經配合特定政商媒利益集團,利用法律灰色邊緣,侵害與集團有利益衝突的人民。也有個別檢察官,仗著背後利益集團的勢力,自己也開外賣,配合詐騙集團勒索善良人民的記錄。
北檢看到眾多指責,若認為只是少數長官指使,不是全體濫權,心中不會快樂。評論者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好像變成吠火車的狗,對北檢毫無幫助,也是十分浪費生命。
北檢如果永遠自甘隨附,在外界不斷指責的負面氛圍中,品質將難進步,正義不能伸張。
但我們也注意到,檢方也曾經出現過司法改革的行動者黃世銘總長,知道「正己」取得人民信任是第一要務,改革要從自己始,所以偵辦了多名人人知道,貪腐超過20年,但人人各自外賣的高階司法官,也曾經創造一段期間內司法的清明。
檢察圈中一定仍然存在抱有正義初心者,我們必須要正面鼓勵重燃暗藏的薪火,再現司法改革的熱情。
現代管理、經濟、政治、社會學,均逐漸發現,追求改革不能純理想主義,必須先面對人性。檢察官人在江湖,不免受到各種勢力牽絆,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尤其看到黃世銘總長奮力改革,反而被利益集團反打羞辱,出發為「取義」,結果變「捨身」,不可能不膽怯。所以,我們擔任法扶觀察20餘年,看見正派的檢察官最多的就是獨善其身。
幸而數位科技進步,新一代AI 興起,像柯文哲此案,有心的檢察官必須自覺,有理由不必「奉命寫小說」,而可表達以「數位足跡」作為科學證據,獲得公正答案。如果願意廣泛採納各種「數位鑑識」與「生物鑑識」更可以免於人性因素,解決更多大案。
數位足跡 留下柯文哲走過的鐵證
「數位足跡」是指誰做的檔案,誰又增刪修改過檔內資料,都會隱藏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元資料」(Metadata)中。北檢所公布USB碟內的各檔案,都是微軟的 Office 檔案,則在主機上的系統資料夾中,隱藏了更多使用者的資訊。主機應該也被查扣了,北檢其實擁有豐富明確的物證。
檢查 USB碟內各檔案與增修記錄,再與主機的系統資料勾稽,可以完全知道誰是使用者。如果只有1名使用者,則可合理推論就是柯文哲。雖然做此記錄與是否收賄,仍有一段距離,已可證明柯推說不知情為不實,從而建立「合理懷疑」的起點,也有了可據此追蹤出真相的可能。
如果,該USB碟使用者有2人以上,甚至多人,則無法排除柯文哲真的不知道,依據「無罪推定」原則,此記錄並不能證明柯有罪。
即使多人使用,如果詳細勾稽,有可能發現該記錄仍為柯文哲所做,柯的責任還是可被確立。或確實為他人所做,則依現代法律準則,該記錄根本不具證據力,不得拿到法庭上。
「數位足跡」對普通人或許陌生,實則並沒有特別困難。我國擁有最豐富資源的「數位部」,為何沒有跨部會請求合作?檢察署與其所屬機構中的資訊科技專家也不少,為何沒有人針對問題點解決?
北檢2度押人取供,我們以為會看到如當初偵辦陳水扁的報告,有瑞士的銀行帳號、國泰銀行的保管室、被美國司法部證明是洗錢的房地產…結果在收賄上沒有任何事證,其他則早就被媒體名嘴公布並加料熱身。北檢是洩密?還是抄襲名嘴?
北檢的起訴書超長,然高比例與案情無關,大寫「雍正帝與年羹堯」現代宮庭演義,細到針對表情的描寫,如某人「滿意微笑」,十足為小說聯想體。對「數位足跡」科技鑑識則不置一詞,對可證明的關鍵問題不予交代!
柯文哲 蔡英文 賴清德 馬英九
我們對柯文哲案的評論始終一致:毋枉毋縱。柯若有罪,則應罰。若是情況證據,不應硬栽,且對所有政治人物的行為裁判必須一致化!
北檢起訴柯文哲收賄就2事:
主攻放在第一點的210 萬元,既有依法匯款記錄,不就是政治獻金嗎?為什麼又是賄款?只憑被緩起訴的朱亞虎個人所述認定?而且臺北市長這麼廉價嗎?
檢方副攻放在第二點的「1500」(萬元)才真正值得注意。但USB上其他的記錄,被北檢認定是政治獻金,為何只有這筆是賄款?北檢在起訴的順序上已經顯示了心虛。
當然,210萬元以人頭捐款,以及「1500」如果是政治獻金,是否有違《政治獻金法》?仍應依法議處,但不能轉嫁羅織為收賄!
唯《政治獻金法》顯然存在選擇性執法的問題,包括過去總統支持者公開超捐、與利用人頭的影片,現在還存在,也不見檢方一致性偵辦或不偵辦。
蔡英文2015年募款餐會,支持者秀「30張5萬元」餐券,因已超過《政治獻金法》的限制,遭黨工鎖喉架走。(如下圖)
事發後,馬英九的法務部說「超捐」不一定是賄選,檢察官不受理,若是違反《政治獻金法》應由監察院處理。而監察院則呼籲各候選人守法,也沒有調查處理。
客觀事實呈現:不同總統的監察院、法務部,對性質類似的事件,果然會作出完全相反的處置。而馬英九時代的檢察官,應仍有相當比例還在任,再次反映了司法并未獨立的現象。
相同的事件,相反處置,這就是人性忌憚權威的現象,我們也已多次呼籲:可以導入資訊數位科技解決各種「公經費」問題,如國家特定計畫支出、政治獻金、與其他經民意認可的科目,應以「數位法幣」的形式收支,就可透明防弊。「數位法幣」就是擁有數位足跡的國家數位實幣。當前AI、資管應致力解決會受人性自然扭曲的公共事務問題。(請參見本專欄《以金融新創、數位法幣、斡旋平台創造雙兩岸絞鏈》)
不知時地就起訴 惡行綿延數十年
現代司法準則以「物證優先」,甚至在有充分科學物證時,論案已不納入人證。因人證有千百原因可能無意或故意不實,而物證不會。國際已有許多即使自證犯罪,若無物證也不逕予採信的判例。我國司法思想也存在此概念,唯實務上并不彰顯,甚至不時違背。
現代檢警與共犯協商,取得證據而減少該被告之刑罰為常有手法。唯取證必須是檢警不知道存在的事項,同時必須以物證為主,協商條件並必須公布。檢方若恐嚇、嗾使、誘使相關人作偽證,雙方均成立重罪。朱亞虎被羈押2個月,是唯二被緩起訴之人。
檢方理由是朱亞虎指證210萬元為賄款。210萬元依法留有匯款記錄,為眾所周知事實,因是人頭捐款,另待違反《政治獻金法》議處。此有記錄之獻金,可由朱亞虎個人所稱就變成2年後的賄款嗎?而檢察官就據以作為起訴柯文哲收賄的第一項理由?本項也是指證柯文哲的唯一項目,因第二項並無任何具體事實,連時間、地點、經手人都不知道。
封建時代的「文字獄」,就是捕風捉影,或將小事擴大、轉移嫁禍,甚至在沒有時間、地點、經手人的前提下,逕行侵害人權。臺灣已進入「憲政初步」,必須揚棄封建思想的殘留。
起訴書中出現「柯文哲某時地,親自收受…賄款」的文字非常可怕!既然有人目睹「親自收受」了,卻不知道時間地點?
本專欄曾經報告過北檢的真實案例,L 檢察官偽造用車撞人的筆錄,也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起訴無辜人民,配合詐騙集團勒索和解金,受害者之一認「寧可被勒索,絕不上法院」;受害者之二,不願被勒索抹黑,上法院拼命爭真相,詐騙集團才交出「撞人甲日」「去某大廠修車乙日」2說,調查後證明,甲日受害人根本在歐洲出差,乙日、包括乙日前後幾個月,該大廠也沒有修車記錄。(請參見本專欄《司法冤假錯,革命不可、維新不易》)
想不到隔了20多年,北檢還能拿這種不知道時間地點的罪名,以傳聞去起訴人民的惡行還在!
公共事務可以科學解決 執事人要不要科學?
就「53237人類取用行為結構」可知,共有40% 正反兩極的人,直接以意識型態認定有罪或無罪,不願知道事實,甚至追求謊言。有35%的人,根本懶得知道誰有沒有罪,事實是什麼也無所謂。但有10%~25%的人,會依據理性抉擇:收集、比較、分析、判斷資訊,以盡可能追求真實。這些少數人,最後會是帶動歷史前進、人類心靈成長的人。
進入21世紀,「科學辦案」的理想因數位與生物科技的一日千里,已可成為事實,只是執事者要不要真實?本文所介述的「數位足跡」可以證明柯文哲所言為真?或為假?而認定柯文哲有罪或無罪的人,是否願意面對真實?還是在有客觀檢定方法時仍堅持主觀相信?更多的公共事務,都可以追求科學解決,但執事人要不要科學?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