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墨硯(服務台灣醫界四十年)
近日友人在某單位退休人員Line 群組中有一段Po文傳來,我把相關真實姓名遮蔽,真實內文揭櫫如下:
「20多年來我未見到任何一位醫師及護理人員品德、態度不好。但有一位享譽臺灣的心臟外科第一把手X醫師,30年前先家母在北市南區XX總醫院因心臟病開刀,這位醫生居然叫護理長向我索取5萬元的開刀費,當時我軍職沒錢,只好託人找了另一位醫術不錯的醫師開刀,結果甚為幸運,救回了先母一命;我本想為表感謝要贈送這位醫師一萬元作為感謝,卻被他婉拒,因為他說:『我往後還想要進修,收紅包會讓我品德蒙上汙名,也會被那些劣質醫師所排擠。』所以,基本上,在臺灣德術兼備的醫生還是占多數的。」
看到這篇po文也讓我想起好些年前,一位擔任醫院人事室主任的朋友所訴說的親身經歷,他在某天下班後經過醫院附近的公園,突然聽見身後有微弱的啜泣聲,回頭卻看見一位滿臉淚痕的女孩,詢問下才了解,女孩的父親病危,需要接受開心手術,但是主刀的大牌醫生卻要索取50萬才肯開刀。當然這位朋友也只能無奈的走開。其實醫界多年以來也陸續在醫護人員、病人與家屬口中,或親友間的茶餘飯後,從未間斷地聽到某位醫師「索捐」的故事。就連醫院門口排班計程車的司機大哥都能指證歷歷,說得煞有其事;另外一位友人也說了他的親身經歷:有一位大牌歌星的公公,必須要接受開心手術,要求索捐的金額就更為可觀。其實這位X醫生數十年前,就曾要求家屬交付100萬當捐款;由此可見X醫師的額外收費,是看情況開價的;同一時期的軍人家庭,就「僅」索取20萬元;再說另一個例子:最近有一位會計師朋友,是轉院病人,X醫師在門診診斷,就說必須開刀,而且語帶恐嚇。當時X醫師對病人家屬的原話是:「必須先付相當金額的款項,不開刀,就回家等著排吧,不一定多久喔!」當然,病患給了「捐款」,也不一定保證手術成功,病人就可以存活;當開刀發生情況,病患不幸死亡,也是會有家屬懷疑醫療路徑有問題。但是,手術不成功,家屬要求退還「捐款」,當然是被拒絕。對病患家屬來說,這就是人財兩空的悲劇。每回遇到這種情形,X醫師永遠都是千篇一律地解釋,前述所得全部金額都已經分配給團隊共用,沒有退款的可能。所有的團隊,每一份子,都做了數十年的幫兇。
X醫師利用病情,以及家屬與病患渴求名醫服務的焦急心態,在手術前由專人執行與操作,要求索取定額金錢的行為,不但長達數十年之久,而且變本加厲,由過去的50萬已經升到現在的平均行情100萬元,並且系統化地匯入數個基金會中。姑且不論這樣的作為,有沒有違反院規和觸犯法律,我想試問,難道政府及相關部門毫無所悉,或者風聞其事而毫無作為?難道不應該調查其中有無勒索、貪污、逃漏稅與洗錢等等的弊端存在?難道如此明目張膽、明碼實價地向病患索捐,是合理,合法的行為嗎?這樣的歪風存在多年,都是政府長期視而不見、因循苟且、放任不管的結果,才會造成積非成是、陋習難改的歪風,更甚者,形成該醫療財團法人醫院的惡質組織文化與醫病關係。所有還保持良知與同理心的醫護人員,無不痛心這樣的情況,而感覺事態已經非常嚴重。現在急需相關主管機關積極介入整頓。
再說一個例子:筆者有位朋友擔任耳鼻喉科醫師,曾到日本深造,進修期間也參與該所醫院的醫療活動。某次陪同主治醫師清晨率領各級醫師及護理人員查房的時候,只見一位病患的先生在站床側,向醫師90度鞠躬,遞上了一個結滿彩繩的信。主治醫師當場打開信封,裡面全是現金,該醫師立即點算了金額,就安心地收進口袋裡。後來了解才知道,這所醫院對於病患饋贈紅包,是有金額限制的。很明顯所收的紅包在規定範圍內,也就收下了.
上述現象其實是東方人的習慣,如果完全禁止其實也是不通人情,也不符合病患與家屬的本能期待。
這種習慣也是人之常情,多年以來時有所聞。筆者個人認為,解決這樣的情理法困境,其實是可以研擬出一個可行的透明方案,來滿足各方面的需求。以下為筆者之建議:
一、醫護人員不得主動向病患或家屬索取或暗示任何形式的饋贈。
二、.醫護人員收取餽贈,必須設定最高等值金額。
三、醫護人員違反規定及再犯、累犯者,最重處罰吊銷相關執業執照(如:醫師、護理師、藥師等等),協同或經手之共犯亦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