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如果控制不當,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其他併發症。今年東生華製藥特別邀請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吳立偉醫師,前往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石碇日照中心,進行高血壓衛教活動,透過藥物治療與日常監測分享,讓高血壓患者能大幅降低相關風險。
▲ 圖說:吳立偉醫師提醒與會來賓量測血壓的相關注意事項。
別只說「我感覺不太舒服」! 2步驟讓醫病溝通更順暢
為提升醫病有效溝通與治療成效,吳立偉醫師建議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步驟來讓醫病溝通更順暢:
一、診前準備:充分掌握自身健康數據
患者可以在與醫師見面前做好以下準備。第一,記錄血壓數據,按照「722 原則」記錄一週的血壓變化,提供完整的數據讓醫師分析趨勢。第二,列出症狀與問題。記錄最近是否有頭痛、眩暈或胸悶等症狀,並準備好想詢問的問題,如用藥副作用或生活建議。第三則是整理用藥與生活習慣:提供現行使用的藥物清單,包括保健品,並回顧近期的飲食、運動與作息狀況。
二、診間溝通:清晰、具體且坦誠
1. 具體描述症狀。與其說「我有時候感覺不太舒服」,不如具體說明:「最近三天早晨起床時頭痛,血壓數據分別為150/90、148/92、151/91。」這種清晰的信息能幫助醫師迅速掌握病情。
2. 主動表達疑慮。如果對醫師的建議或處方有疑問,例如擔心某種藥物副作用,應主動提問:「我聽說這種藥可能會影響睡眠,我該怎麼注意?」醫師能據此進一步說明或調整計畫。
3. 討論治療選項。有些患者可能對特定的生活型態改變(如戒菸、減鹽)感到困難,可以與醫師討論替代方案。例如:「我比較難每天煮飯減鹽,有沒有其他降低鈉攝取的方法?」
▲ 圖說:吳立偉醫師和與會來賓示範如何量測血壓。
含2大複方藥物納治療指引 降低19.6%心血管事件風險
談到複方藥物的作用機制與效益,「CCB」能抑制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藉由血管擴張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ACEi」則抑制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的形成,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及血管阻力。
研究指出,含有這兩種成分的複方藥物可顯著降低高風險高血壓患者19.6%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同時,台灣與日本的研究也證實,使用ACEi能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這項發現已納入台灣腦中風醫學會治療指引,對於老年患者或伴隨慢性疾病的高血壓患者尤為重要。
吳立偉醫師提醒,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生活型態與血壓數據,量身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患者可與醫師充分溝通,確保藥物方案符合自身需求,並及時反映任何副作用或療效不足的情況。
長者如何妥善控制血壓? 每日多走5千步就有改善效益
同時,吳立偉醫師指出,除了藥物治療,健康的生活型態是控制血壓的基石。飲食方面,建議遵循得舒飲食(DASH),選擇低鈉、高鉀、高纖維的食物,多攝取水果、蔬菜與全穀類,同時減少加工食品與飽和脂肪的攝取。壓力管理同樣關鍵,透過冥想、深呼吸練習或社交活動有效紓壓,有助於穩定血壓並促進整體健康。
規律運動亦不可或缺,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或游泳;長者則可選擇每日步行5,000-7,000步或10分鐘以上的適量活動,搭配阻力運動如踮腳尖或簡單肌力訓練,增強體能與血管彈性。戒菸、限酒更是重要的心血管健康策略,能減少尼古丁和過量酒精對血壓的影響。
▲ 圖說:吳立偉醫師與老五老基金會石碇日照中心長者大合照。
測量前30分鐘勿做這3件事! 在家量血壓必遵守「722 原則」
居家血壓監測不僅是高血壓管理的重要工具,還能幫助醫師調整治療方案。患者可遵循722 原則,有效掌握血壓變化。「7」代表連續7天測量;第一個「2」代表早晚各測量2次;第二個「2」則是每次測量連續量2次,間隔至少1分鐘。
另外,量測時也要注意以下事項:
設備選擇:使用經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並確認袖帶尺寸符合上臂圍。
測量前準備:避免測量前30分鐘內進行劇烈運動、喝咖啡或抽菸,並靜坐休息5分鐘。
正確姿勢:背靠椅背,雙腳平放地面,手臂與心臟同高,保持測量過程中安靜不說話。
位置準確:袖帶應放置於手肘彎曲處上方約2.5公分。
最後,吳立偉醫師提醒,透過規律的血壓監測,患者能及早發現異常並及時就醫;而高血壓的管理是一場持久戰,透過患者的積極參與與醫療團隊的協作,可以有效提升生活品質,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患者應主動與醫療團隊合作,分享血壓監測數據與用藥反應,讓醫師能及時調整治療計畫。
延伸閱讀:
女性高血壓竟與婦科疾病有關? 研究示警:「子宮肌瘤」風險暴增45%
頭暈、胸悶以為是小感冒 她一量血壓竟「衝破200」! 醫揭:早晚溫差大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