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永續轉型不是單打獨鬥 台灣企業攜手打造綠色供應鏈

中央社/ 2024.12.02 12:16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2 12:16:18)日前(11/25)以「綠色引擎:ESG實戰指南」為題,舉辦《ESG永續台灣國際峰會2024秋季場》,來自科技、金融、製造等不同產業的領袖齊聚一堂,分享其永續轉型之路,展現台灣企業在綠色浪潮中的創新與決心。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於致詞時指出,《今周刊》長年以來耕耘ESG議題,製做和國人健康、環境等息息相關的報導,並獲得社會廣泛返響。舉例來說,《今周刊》長期追蹤「肺腺癌」題目,肺腺癌為台灣十大癌症之冠,奪走無數人生命,《今周刊》與醫師合作,到各縣市分享肺腺癌防治。10月下旬出刊的「失智照護」報導,討論了現行失智照護困境以及理想的照顧模式,企圖推動更完善的照護轉型。

左起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環境事務部門亞太區總監戴令徽、永豐金控永續長林本明、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李堅明、《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犀牛盾共同創辦人、產品開發暨供應鏈管理副總經理王靖諭、《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

有「碳交易之父」之譽的李堅明教授指出,近期歐盟為促進綠色轉型並提升企業永續發展的責任,推出許多重大新規。環境部今年也發布了《企業宣告碳中和指引》為企業提供了明確的減碳路徑,該指引以ISO 14068-1碳中和標準為基礎,涵蓋主體排放盤查、減排與移除措施以及碳權抵換補償三個核心環節。

企業在實踐ESG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環境與人權的責任,並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行動,唯透過有效的溝通與透明的行動,企業才能夠在這場全球性的減碳競賽中,轉化挑戰為機遇。未來,企業的ESG績效將成為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並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環境事務部門亞太區總監戴令徽分享,根據戴爾的數據,全球75%的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要求其提供具體的永續發展成果。而81%的CEO認為,數位化投資是實現ESG目標的關鍵驅動力。這些趨勢表明,永續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而戴爾的ESG策略以氣候行動為首要目標,2030前減少50%的運營排放、45%的供應鏈碳排放,以及30%與產品使用相關的排放,2040前達成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永豐金控永續長林本明指出「金融機構的錢不是自己的錢,而是在用社會大眾的錢。」在ESG的道路上,金融業扮演推動產業永續轉型的火車頭。2022年3月永豐金董事會通過淨零目標,宣示透過投融資去碳策略,逐步退出燃料煤與非常規油氣產業投融資部位,並設定具體工作計畫目標,以責任授信、責任投資與商品服務推動綠色商機,帶動產業朝低碳轉型方向前進,深耕再生能源金融服務,領先布局小水力、地熱、生質能與海事工程布局,扮演綠能交易自由化的重要推手,翻轉金融,共創美好生活。

犀牛盾共同創辦人、產品開發暨供應鏈管理副總經理王靖諭表示,當前產業面臨的挑戰是每年有十億個塑膠殼被製造,而這些手機殼幾乎100%都是用雙料製作,隨著手機的更迭最終會成為垃圾,材料分類的困難也增加了重新生產的挑戰。為了支持永續發展的願景,犀牛盾建立了研發生產中心,開發環保材料和技術,並在各地開設了10間門市作為產品回收的據點,促進資源的再利用。「犀牛盾的手機殼設計採用單一材料,而這些材料應該受到總量管制並進行循環設計。」王靖諭說,犀牛盾已經實現了100%的單一材料使用,且這些材料能夠被打碎並重新利用至少六次,這是在永續發展上取得的小小成績單。

永豐餘投控董事長葉惠青表示,「生活不是單一面向而是系統化,全循環過程中環環相扣。」以永豐餘的本業「醣經濟」說明,植物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葡萄糖與水,其中葡萄糖聚合成多醣體,進而衍生有機化合物,可產生澱粉與纖維,前者可轉化為生質能,後者則是新材料與新能源來源,透過資源循環永續系統,形成非塑材料、零/低碳能源、廢棄物資源化與碳庫。 從全球資源循環到低碳能源開發,永豐餘以百年企業的責任與智慧,結合科技創新與循環經濟,透過資源循環、低碳能源與非塑材料的突破,不僅實現淨零轉型,更為百工百業提供永續典範,開啟更智慧、更平衡的未來,共同守護地球資源,迎接永續新時代。

熱門關鍵字:

P2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