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2 15:04:17)
由臺東縣政府、國立臺東大學、時報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注視-都蘭野書》新書分享會,11月30日在臺東藝文中心演講廳隆重登場。東漂4年、儼然臺東新住民的作家龍應台,透過她的新作《注視-都蘭野書》,引領讀者從她眼所見,身所感,心靈所應的「注視」中,一同品味她在臺東生活的喜樂悲歡,所思所感。
2020年歲末,龍應台帶著母親以及貓咪、狗兒們,驅車南下,遷居臺東都蘭山區,展開迥然不同的野居生活。本書是她繼《走路》之後,第二部以「臺東」為題材的新作。雖是「新臺東人」的一員,但她以一貫細緻的覺察,親身體驗山林的美好與荒野的脆弱,細心觀察不同族群的人我互動、宇宙觀,從中編採野居現場相遇的蟲林鳥獸、生動描寫都市與鄉居中的人與人距離定義的差異。不論是十公里外的「鄰居」,或是五公里的「近鄰」,抑或是三公里的「緊鄰」、一公里的「隔壁」;不論是眼前的微小瑣物,或是拋卻「人」的本位,重新注視蜂、蟲、蛇在自然生態的位置,以新的視角,專注聆聽、用心關切世界上99.99的物種。書中除了介紹山居生活,更以數字關切原住民的健康權利、生命遭遇及臺灣土地因農藥的濫用所造成的生態變化,希望讀者能多關心這些重大但少見媒體關注的議題。
臺東場的分享會上,龍應台藉由影像、文字,與聽眾一起朗讀的方式,生動且細膩地將她的臺東生活,鋪展在眾人眼前。帶著「臺東主場」的優勢,書中的「真人」一一出場,儘管在書中並沒有具名,但每當龍應台朗讀完一段文字,對著某個角落說:「朋友,你在現場!」時,萬千目光的聚集,瞬間讓書中的人物閃閃發光。阿美族的好姐妹們,還為龍應台準備了項鍊、情人袋等神秘禮物。在好姐妹的簇擁與阿美族「日出東方」的古調歌聲中,龍應台就是一個「笑容裡有故事,眼神裡有光」的快樂Kay^ing!(阿美族語「姑娘」的意思)。這些溫暖的歌聲,讓所有的參與者共同感受到了這塊土地人情的溫暖與生命的智慧。
簽書會的現場,嘉賓雲集,除了來自主辦單位的饒慶鈴縣長等一級主管、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長趙政岷、臺東大學校長夫人葉姿伶女士、學術副校長靳菱菱教授等之外;龍應台的知交舊友,臺東前縣長夫婦黃健庭伉儷,嚴長壽董事長、胡德夫等,也都親臨現場,隨著龍應台的朗讀聲,一步步走入都蘭的世界,注視著作家的目光所及之處。
場上的問答往復,則是作家與讀者的深刻交流。讀者或敏銳的觀察到書本封面上,作者背倚綠意青蔥,腳下和周邊卻是枯草蔓生,這是不是濫用殺草劑的結果?年輕讀者更悠悠的說起:原住民的平均壽命雖比一般國民較短,但他們的生活,卻更多歡樂,能不能換從這個角度理解?還有更年少的讀者,慎重的提問:每一次注視的「這一秒」和「下一秒」,到底那個比較重要?
龍應台不輕忽每道問題,也不迴避面對複雜課題時的頓挫與勇氣。她定眸逼視身處的社會、文化與世界,筆尖懇切犀利;回頭轉身,她凝神諦聽,十足的溫柔。
語音落座,簽書會開始,大人小孩扶老攜幼,帶著新書和舊書,來到心儀的作者面前。龍應台一一微笑招呼,親切合影,熱情擁抱。原來,文字的力量一直都在;文學,始終都是我們可以注視凝眸,有笑有淚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