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特斯拉股價 台股 鄭雨盛

【嵇叔夜專欄】民粹主義幽靈對民主的威脅

銳傳媒/ 2024.11.28 09:31

【嵇叔夜專欄】民粹主義幽靈對民主的威脅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受到所謂的「民粹主義浪潮」的困擾。在英語世界,這個新時代始於 2016 年英國脫歐公投和唐納德·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媒體和政治菁英對這些事件感到震驚,絞盡腦汁試圖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原因。拉里·M·巴特爾斯 Larry M. Bartels發表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的<民粹主義幽靈:對民主的威脅從頂樓開始>( The Populist Phantom:Threats to Democracy Start at the Top)提出,根據最受歡迎的觀點,英國脫歐公投和川普的勝利是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轉型的迴響。全球化和技術變革破壞了工人階級的生計,摧毀了他們的社區,引發了憤怒和怨恨的高漲,以及民粹主義對現狀和政治體制的拒絕。從那時起,觀察家們很快就在巴西、匈牙利、印度、義大利和瑞典等越來越多的國家中找到了民粹主義勢力激增的進一步證據。世界各地一個所謂的民粹主義政黨的選舉激增再次引發了人們的警鐘,即民粹主義正在淹沒既定的政黨制度,甚至不祥地淹沒民主本身。

 

 

誇大了世界各地民粹主義在選舉中的成功

然而,儘管民粹主義引起如此多的恐慌,但其本質和政治意義卻被廣泛誤解。 「民粹主義浪潮」的比喻反映了這個錯誤。它誇大了世界各地民粹主義在選舉中的成功,而民粹主義的成功比有時看起來溫和得多。它也誇大了民粹主義作為一種政治傾向的一致性,忽略了表面上民粹主義企業家在不同時間和地點訴諸不同不滿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這個比喻誇大了民粹主義政黨選舉成功對政策制定和民主穩定的影響。

那些對民粹主義興起感到恐慌的人往往會認為,民意的轉變會推動民粹主義政黨和人物的成功。公眾對全球化、移民、一體化(在歐洲背景下)和政治階層日益增長的反感可能會助長極端分子並破壞民主。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幾十年來,西方公眾對最典型的「民粹主義」問題的輿論一直保持相對穩定,這與新一輪民眾不滿情緒正在重塑政治格局的觀點不符。無論是在美國或歐洲許多地方,民粹主義和極右勢力的崛起與其說與公眾政治信念的真正轉變有關,不如說是與菁英政治的改變有關。換句話說,推動民粹主義的是自上而下的發展,而不是自下而上的發展:為選民提供更多的政治選擇,更有效地動員長期存在的不滿情緒,以及主流政治領導人在面臨挑戰時做出讓步的傾向有時比真實更虛幻。

民粹主義成功本身並不預示著民主的滅亡

自由民主國家確實面臨真正的威脅,包括重要的民主規範和制度可能受到侵蝕。民主國家的公民長期以來一直將自己的福祉和價值觀看得比捍衛民主程序更重要。但他們的被動是可以預料的,而不是被理解為反抗現狀的跡象。民粹主義團體和領導人的政治成功本身並不預示著民主的滅亡。誤解民粹主義的本質和吸引力會擾亂對當代政治格局的更清晰的理解,並分散人們對民主長期脆弱性的注意力——尤其是政治領導人鞏固權力的長期誘惑。

民粹主義政黨在世界許多地方作為重要選舉參與者的出現,對二戰後時期異常穩定的政黨制度造成了衝擊,但從民主政治的較長時期來看,這不足為奇。例如,自世紀之交以來,在整個歐洲,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平均得票率每年增加不到半個百分點。相較之下,二十世紀初期,許多這些國家的社會民主黨的崛起要引人注目得多。

民粹主義政黨的支持是媒體炒作的產物

對民粹主義政黨的支持不斷增加的印象部分是媒體炒作的產物。國際媒體對他們的成功著迷並感到震驚,但大多傾向於忽視他們的掙扎和低迷。《 紐約時報》對西班牙 2023 年大選的報道為這項習慣提供了鮮明的例子。大選前兩週,《泰晤士報》在頭版刊登了一篇長篇報道,將極右翼政黨 Vox 的崛起描述為「極右翼政黨人氣飆升的趨勢的一部分」。選舉當天早上,《泰晤士報》刊登了另一篇頭版長篇報道,其標題是「極右翼蓄勢待發」。但第二天,由於 Vox 在投票中表現不佳,選舉結果本身僅在第 8 頁的一篇簡短文章中報導。

媒體對民粹主義的迷戀不僅扭曲了傳統觀念,也扭曲了傳統觀念。它可以在民意調查中產生真正的影響。英國政治學家研究了英國支持脫歐的英國獨立黨的媒體報道,發現該黨的選舉成功受到了媒體“不成比例的關注”,這反過來又有助於獲得更多的民眾支持。叛亂政黨之所以蓬勃發展,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現狀的可行替代方案,而記者則無意中助長了這種看法。

媒體也經常將民粹主義政黨選舉支持的變化誤解為公眾輿論發生重大變化的證據。事實上,這些政黨在民調中的支持率與潛在的民粹主義情緒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具體態度,例如對移民的反感、對政客的不信任和民族主義(以及在歐洲,反對進一步歐洲一體化)預測個人對當代民粹主義政黨的支持。這種不協調是自相矛盾的。在個人層面解釋民粹主義支持的因素怎麼可能在整體上不支持民粹主義呢?

民粹主義成敗主要取決於其領導品質

這是因為對民粹主義政黨的支持取決於選民傾向以外的因素。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民粹主義政黨的成功或失敗主要取決於其領導品質、選民必須選擇的替代方案以及選舉制度提供的戰略誘因。這些政黨長期以來在民粹主義情緒相對稀缺的各個地方蓬勃發展。例如,瑞士人民黨在過去六次選舉中每次都獲得了25% 至30% 的選票——比西歐任何其他民粹主義政黨都多——儘管瑞士對政治家的信任度異常高,對經濟也非常滿意,政府和民主。丹麥、挪威和瑞典的民粹主義政黨是西歐最成功的政黨之一,儘管這些國家對移民的態度是歐洲大陸最有利的。相反,民粹主義政黨在比利時、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出現緩慢——這些地方的民意都表現出更廣泛的民粹主義情緒。

在多數民主國家,獲勝政黨通常是不同利益的廣泛聯盟,很難衡量政黨的支持有多少可以歸因於「民粹主義」言論或政策立場。例如,在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2016 年贏得了46% 的普選票,在2020 年贏得了47%,但這證明了當前高度兩極分化的政治環境中黨派忠誠度的強度,而不是為了證明黨派忠誠。川普在激烈的競爭中憑藉強大的派系支持贏得了2016年共和黨提名,隨後主要依靠傳統共和黨的支持在大選中擊敗了不受歡迎的民主黨對手希拉里·克林頓。儘管近年來共和黨確實體現出日益民粹主義的傾向,但這可能更多是川普成功的產物而不是原因;眾所周知,忠誠的黨派很容易受到政黨領袖的暗示。

民粹主義是一種適應多種情況的政治語言和風格

在川普擔任總統期間,共和黨人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看法的轉變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YouGov 和《經濟學人》 2014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 10% 的共和黨人對普丁表示好感。但在川普一年多的親普丁競選言論之後,2016 年 12 月,這一數字高達 37%。相反,川普的支持者被總統對普丁的特殊喜愛所影響。此類影響不僅限於外交政策領域。在川普擔任總統的初期,政治學家邁克爾·巴伯和傑里米·波普測試了普通共和黨人對他在移民、醫療保健、槍支和墮胎等各種重大問題上的立場信息的反應。他們發現,偏好發生了重大轉變,尤其是在最堅定和最不知情的黨派中,傾向於川普的立場,無論這些立場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他們總結道:“許多人所表達的問題立場都可以達到問題無罪的程度。”

西方媒體普遍引用“民粹主義浪潮”,這讓觀察者想像,有某種單一的驅動力推動著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民粹主義的各種表現。事實上,民粹主義是一種適應多種情況的政治語言和風格。在大多數民主國家,大多數時候,都有大量潛在支持來挑戰現狀,民粹主義者機會主義地利用這些潛在支持來建立自己的品牌並爭取權力。

民粹主義滿足了人們對戰後有序時代的懷念

對所謂民粹主義浪潮最常見的解釋是,由於去工業化、全球化和技術變革而引發的廣泛的經濟不滿。這種解釋之所以吸引觀察家,有幾個原因:它滿足了人們對戰後有序時代的懷念,在那個時代,經濟問題塑造了富裕民主國家的政黨體系;它邀請左翼人士譴責所謂的新自由主義者二十世紀後期的政策錯誤;它掩蓋了當代民主政治中種族和民族仇恨的醜陋意義。但其實不符合事實。

根據傳統觀點,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是作者約翰‧朱迪斯所說的「民粹主義爆發」的關鍵因素。正如川普就職幾個月後,記者馬特·奧布萊恩 (Matt O’Brien) 在《華盛頓郵報》上寫道,「20 世紀30 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導致了1930 年代以來自由民主國家內部最嚴重的政治危機,這不足為奇。但事實並非如此。儘管一些地方的民粹主義政黨在經濟災難後取得了選舉勝利,但它們大多規模較小且分散。此外,仔細的調查研究表明,民粹主義政黨的支持者大多以傳統保守意識形態為特徵,這透過受訪者將自己置於從左到右的政治信仰範圍以及反對移民和歐洲一體化來衡量;經濟不滿情緒幾乎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

同樣,用經濟不滿來解釋川普在美國的崛起也被誇大了。專家推測,川普的崛起證明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崩潰以及數百萬美國人的高債務和隨之而來的沮喪。但政治學家約翰·賽茲(John Sides)、邁克爾·特斯勒(Michael Tesler) 和林恩·瓦夫雷克(Lynn Vavreck) 在對2016 年選舉進行的全書分析中發現,投票模式的最大變化與教育有關,而不是與收入有關,而這些變化主要反映了“對種族的態度”。他們的結論是,「柯林頓和川普選民之間的分界線並不是普遍認為普通美國人在經濟上落後了」。真正的關鍵在於“人們最初如何解釋經濟結果,尤其是他們是否相信勤奮的美國白人正在輸給不太值得的少數族裔。”政治學家戴安娜·穆茨 (Diana Mutz) 的另一項分析同樣表明,2016 年總統選舉的原因是人們感知到的地位喪失,而不是有形的經濟剝奪。即使是所謂的絕望死亡——例如自殺以及因毒癮和吸毒過量導致的死亡——在經濟遭受重創的白人工人階級社區中,似乎也沒有像許多專家想像的那樣引起民粹主義的共鳴。賽茲、特斯勒和瓦夫雷克發現,投票支持柯林頓的白人比投票支持川普的白人更有可能報告認識酗酒或止痛藥成癮的人。

建造隔離牆,最具體、最常見的緊張根源是移民

當代西方民主國家對民粹主義政黨和候選人的支持主要不是出於經濟不滿,而是出於文化考量。從廣義上講,這些政黨和候選人吸引了因西方社會的社會和文化變革步伐而苦惱的人們。就像 20 世紀 50 年代威廉·F·巴克利 (William F. Buckley) 的保守派一樣,今天的右翼民粹主義者站在歷史的一邊高喊“停止!”在美國,數十年的種族正義鬥爭所帶來的變化和有組織宗教的衰落是這個群體的主要痛苦來源。在許多地方,人們對地方和國家認同受到侵蝕的擔憂日益凸顯。但最具體、最常見的緊張根源是移民——尤其是那些在種族和文化上與現有人口不同的人。

近幾十年來,許多富裕社會經歷了大量移民流入。 2015年開始的歐洲難民危機為右翼民粹主義企業家提供了新的機會,以煽動和利用對移民和移民問題長期存在的擔憂,激起公眾對非白人「偉大取代」白人多數的擔憂。然而,正如經濟危機的假定影響一樣,這些事態發展的原因和政治影響常被誤解。

一方面,特定國家的移民規模與反移民情緒的程度幾乎沒有關係。在長期的跨國調查中,經歷了大量移民的德國和瑞典仍然是歐洲最受歡迎的國家之一;難民危機幾乎沒有削弱人們對移民和移民的好感。匈牙利和波蘭接收的移民並不多(儘管波蘭接收了許多來自烏克蘭的難民),它們是最具敵意的國家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的政府大力將移民當作替罪羊,這是領導人製造而不是回應公眾輿論的另一個例子。

右翼民粹主義者站在歷史的一邊高喊“停止!”

移民危機正在撕裂歐洲的普遍觀念代表了對仇外少數群體煽動的過度反應。正如媒體傾向於誇大反移民政黨的選舉成果一樣,它也傾向於將極端分子的爆發誤認為是公眾輿論的廣泛轉變。自世紀之交以來,整個歐洲對移民和移民的態度明顯變得更加有利,即使在移民大量流入的地方也是如此。這種轉變主要是由於世代交替,因為年輕、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不像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那樣關心移民。在過去幾年進行的調查中,年輕的歐洲人(出生於1990 年代末)和一些最年長的歐洲人(出生於1930 年代初)對移民和移民的態度差異與歐洲國家之間的差異相當。儘管移民作為一個政治問題不會消失,但它正在逆流而上。

美國也出現了類似的世代鴻溝。事實上,近年來,美國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長期以來對移民態度的差距已經擴大。 2023 年蓋洛普民調發現,55 歲及以上的人中有 55% 希望減少移民數量,但 18 至 34 歲的人中只有 16% 表示同意。

尤其是對於一些年長的美國人來說,對移民的擔憂因對在自己的國家成為陌生人的更深層次的恐懼而加劇。十年前,心理學家莫林·克雷格和珍妮佛·里奇森表明,提醒美國白人注意預計的人口未來,白人數量將超過非白人,這將顯著改變他們的政治態度。現在,這樣的提醒不斷出現,因為右翼政客和專家不斷兜售這樣的陰謀論,激進精英正在利用非白人移民來加速這一未來並鞏固自己對權力的控制。對於那些認為人口多樣性對美國傳統生活方式構成重大威脅的人來說,政治風險再高不過了。

「大聲吠叫但幾乎不咬人的狗」

移民帶來的摩擦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們反映了少數人日益強烈的情感,而不是許多觀察家所想像的大規模、不可抗拒的大眾信念浪潮。此外,它們的政治意涵常常被誇大。許多對移民的反對更多的是像徵性的,而不是具體的。例如,2024 年 6 月的蓋洛普民意調查發現,47% 的美國人表示他們贊成「將所有非法居住在美國的移民驅逐回祖國」。但任何想要從表面上接受這一可怕發現的人都應該注意,70% 的同一調查受訪者表示,他們贊成「允許非法居住在美國的移民有機會成為美國公民,前提是他們在一段時間內滿足某些要求”的時間。”與許多問題一樣,公眾的移民政策偏好可能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誇大反移民情緒的廣度和強度只會鼓勵主流政治領袖屈服於極端分子的壓力,放棄制定冷靜、明智地解決這一問題的政策和言論的責任。

民粹主義政黨在選舉中的成功總是讓人對其對公共政策的潛在影響發出警報。但這種影響也常常被誇大,更常見的是難以評估。無論其運作的具體制度結構如何,民粹主義者通常都需要政治盟友來制定政策。在多數制度中,這需要政黨和政府內部的討價還價。在多黨制中,通常需要民粹主義政黨與主流政黨合作組成執政聯盟。民粹主義政黨越極端,它作為聯合政府夥伴的吸引力就越小,並且越有可能不得不調整其參與政府的政策野心。因此,正如政治學家卡斯·穆德(Cas Mudde)曾經說過的那樣,即使西歐的右翼民粹主義者進入議會,他們也是「大聲吠叫但幾乎不咬人的狗」。

罪魁禍首是政客,而不是公民

從本質上講,對當代民粹主義威脅的廣泛誤解源於對民主本身本質的誤解。稱之為理想化的“民間民主理論”,它鼓勵記者、學者和普通公民想像,政黨制度和執政聯盟重大轉變背後的推動力必定是相應的重大轉變。如果民粹主義政黨在議會中獲得力量,那一定是因為人們開始反對移民、歐洲一體化和既定的政治機構。 (事實並非如此。)如果民主規範和製度正在被侵蝕,那一定是因為公眾對民主作為政府制度的支持已經減弱。

正如著名政治學家EE Schattschneider 幾十年前所觀察到的那樣,這種對民主政治的理解「本質上是簡單化的,基於對公眾輿論與事件聯繫的即時性和緊迫性的極度誇大的概念」。民主的命運掌握在政客手中。正是他們選擇管理、安撫、忽視或煽動民粹情緒。輕信地接受他們屈服於人民表面意志的表現是一個危險的錯誤。當民眾的不滿被用作糟糕政策的藉口——或者更糟的是,被用作民主倒退的藉口時——罪魁禍首是政客,而不是公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