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0 15:41:13)農業部農糧署19日於格萊天漾大飯店舉辦「推動地產地消國際論壇暨第四屆食農教育士授證典禮」,特邀臺、日設計專家分享經驗。臺灣的范雅鈞執行長從在地文化和飲食歷史出發,探討如何結合文化脈絡與產品生產過程,透過視覺呈現在地農業文化特色及農產品的故事與情感。日本北海道的寺島賢幸藝術總監則以簡約設計強調農產品的純粹,讓包裝不喧賓奪主,提升產品的質感與吸引力。 第四期食農教育士授證典禮亦在地產地消專家、學者、農會和企業界代表見證下圓滿舉行,由農糧署姚志旺副署長親自頒授證書,展現出地產地消的豐碩成果,也讓現場嘉賓感受到食農教育士們成長的喜悅。
食當季、吃在地!推動地產地消十年有成 農糧署表示,102年以來,為了推廣縮短食物里程,定點提供民眾新鮮、溯源、安全,且具地方特色的農特產品,積極鼓勵及輔導各地農會設置農民直銷據點,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到113年10月底為止,已設置130多處農民直銷據點,包含農民直銷站、農村社區小舖、農民市集,以及利用貨車打造的行動直銷站等,每年銷售額已超過新台幣10億元,不僅提供農友多元販售管道,也方便消費者就近採買在地生產的食材。又為了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農糧署更從110年起開始培育食農教育士,扮演推動農產品「食當季,吃在地」觀念的關鍵角色,將在地農業特色、農產風土故事適時而精準地傳達給消費者,讓農民的專業與努力得到更廣泛的肯定。
從包裝開始:引導消費者認識在地農產,連結飲食與農業文化 食農教育法自111年5月4日公布施行後,喚醒了更多社會大眾、機關團體重視國民健康、傳承飲食及農業文化的重要性,重新省思國人飲食、環境資源與農業生產之連結。多年來在農民直銷據點推動地產地消的經驗顯示,包裝設計是消費者認識產品的首要驅動力,亦可以是靜態的食農教育教材。透過巧妙設計,包裝能引導消費者有興趣了解產品背後的生產環境和方式。農糧署期盼與大家一起努力,使農產品包裝更具地域魅力和情感連結,推動地產地消理念進入家庭、學校和社區,促進國內農業永續發展,助益國民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