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梅嶺 小林村 00929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立冬補冬   中醫師提醒體質不同補法有異 !

創新聞/ 2024.11.07 15:51

【創新聞記者陳光蘊 / 台北報導】立冬以後,氣溫驟降,黃帝內經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意指冬天如果不好好收藏精氣的話,在來年的春天就容易因體內正氣不足而容易外感發而生病。 而精氣泛指維持人生命所需之動力,可以看作是一種來源自父母先天的元氣,《景岳全書. 論脾胃》指出:「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穀之養。」

▲詹永兆理事長親自示範冬季三九貼解說。(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攝)

立冬補冬是華人養生的傳統

華人文化裡有24節氣,其中立冬約莫在陽曆11月8日左右,立冬是代表冬天到來的第一個節氣,依時序分別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而華人傳統養生文化是透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來增強自身的抵抗力,立冬之後,人體消化吸收功能增強,適當進補能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其方法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食補一般人可多吃栗子、糯米、韭菜、羊肉、牛肉、鰱魚等禦寒力強的甘溫食物,藥補可結合花旗參、高麗參等切片,並包在雞、鴨肚之中一起合燉,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期間的小孩有益,除飲食外,平時可進行輕度的運動,如八段錦、散步、太極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肌力。

古人補冬養生的方法與特色

進補是「勁」補?也注意「禁」補!
「立冬」是華人社會進補的最佳節氣,古人相信在立冬之後的食補能儲備能量,有效抵禦寒冷。「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諺語,正是在強調在冬季來臨之前積蓄能量的重要性。根據《內經》,中醫藥膳應遵循「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原則,進補須循序漸進,立冬初期應先顧護脾胃,待脾胃打底後;中後期再增補腎氣,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然而,進補仍需謹慎,特別是對於感冒發燒、消化不良、慢性病三高、體質容易上火的人,應避免「勁」補,以免加重病情。恩主公醫院研發的冬季茶飲「冬煦茶」及針對不同體質設計的藥膳方,有平補的「冬季藥膳方」和溫補的「新冬季藥膳方」,不僅能為寒冷的冬季增添暖意,還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促進健康,讓人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抵禦寒冬、守護身心健康。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張晉賢部長所展示冬季茶飲「冬煦茶」及針對不同體質設計的藥膳方,有平補的「冬季藥膳方」和溫補的「新冬季藥膳方」。(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攝)

常見補冬藥膳分析

隨著立冬節氣來臨,中醫認為冬季應溫補元氣,增強抵禦寒冷的能力。羊肉為秋冬進補首選,具「暖中補氣」效果,適合虛寒體質及孕產婦,但須適量,避免上火,不宜與南瓜同食以防氣滯。
薑具有散風寒、去濕的功效,可驅寒暖身,但陰虛火旺或喉痛者不宜。薑母鴨也是常見冬令補品,能驅寒、補氣血,但陰虛或孕婦則不適合食用。民眾在進補前建議諮詢中醫師,以選擇適合的藥膳,安全補充元氣,增強冬季健康。

▲選購安心中藥材,辨識重點大公開。(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攝)

三高慢性腎臟病患的冬令進補與素食者冬令進補注意事項 

三高慢性腎臟病患在冬天來臨時可能會因為天候不佳,循環不佳而導致氣血不足或失衡,併發急性變化。如果能經中醫師診斷體質證型後,由中藥或藥膳來適當調理,可以改善身體狀態。廣義的進補,就是給予身體所缺乏的營養或矯正身體的失衡。現代人營養充足、避免進食過多蛋白質、高油脂、過鹹、或過甜食物增加身體負擔。中醫師會根據需要提出溫補、平補、涼補等建議。如高血壓、高血脂者應避免高油脂、過鹹食物;糖尿病應適量糖份攝取;慢性腎臟病應避免高糖份、高油脂、高蛋白、過鹹食物;素食者應適量蛋白質、油脂攝取。利用烹調方式或添加熱性食材,以改變蔬菜寒涼性味,利用中藥或藥膳在冬令進補上,能幫助所有國人可以舒服過冬、改善身體健康。

選購安心中藥材,辨識重點大公開

冬令進補正當時,中藥材選購也成為關鍵一環。中藥材的品質直接影響療效,因此選擇安全可靠的藥材至關重要。藥材的來源、外觀、氣味,以及專業經驗,都能幫助挑選適合的中藥材。在此,建議消費者選購藥材時應選擇標示清晰、來源可靠的品牌,並透過信譽良好的藥商購買。專業的醫師和藥師、購買安心藥材都能夠在中藥材選擇上為大家把關,讓民眾能夠在冬令進補時安心選購、調養得當。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