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台積電 金鐘獎 東湖車禍

世界級AI與數據分析領域大師帶領學生探索AI

慈善新聞網/ 2024.10.22 08:23

黃博士特別提到人類應該專注於獨有的能力。

       世界級AI與數據分析領域大師黃雪晴博士,特別受慈大附中李玲惠校長的邀請,10日分別在慈濟大學、花蓮慈大附中舉行座談會,討論如何因應AI帶來的改變,並同時透過視訊直播,與來自世界五國十二校近千位的學生暢談;她說,面對AI的未來,我們更應關注於「人類獨有的技能」,EQ、同理心、批判性思維、關係建立等,同時保持學習的興趣與行動,以靈活面對未來的變動與挑戰。

李玲惠校長特地邀請黃雪晴博士前來分享AI時代人類如何因應。

       2020年開始,AI浪潮席捲世界,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面對AI?如何才能不被取代?是許多青壯世代思考的問題。世界級AI與數據分析領域大師黃雪晴博士,10日分別在慈濟大學、花蓮慈大附中舉行國際講座,討論如何因應AI帶來的改變,並同時透過視訊直播,與來自全世界的學生暢談。

實體與線上超過九百位學生。

       在慈大的演講中,黃雪晴博士以「人工智能:危機與轉機」為主題,分享AI為世界帶來的改變,參與的學生人數超過900位,包括線上和實體的參與者。黃博士指出,AI的影響範圍廣泛,從學生們的生活、課業、交友,到企業提案、分析等,全面性地改變了生活與工作。這對某些工作構成了危機,因為AI已經取代了重複性和簡單性的工作,同時,因為AI的便利使得它的「真實性」也有待商榷。

現場學生把握機會請教。

       面對AI帶來的衝擊,黃雪晴博士認為,更應該關注於「人類獨有的技能」,EQ、同理心、批判性思維、關係建立等,同時保持學習的興趣與行動,以靈活面對未來的變動與挑戰。

五國十二校線上加實體近千名學生受惠。

       下午,則與來自五國十二校近千位高中生,透過跨國、跨校視訊,以「AI for a better world」一起從新角度認識AI,開啟未來視野。並邀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擔任與談人,共同與年輕世代對話。包括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慈中校長李玲惠、慈濟醫院AI中心主任陳靈均、慈濟醫院護理部主任鍾惠君等人應邀出席。

慈善志業劉效成副執行長特別上台回饋。

       她認為,保持面對變化的彈性、終身學習是面對未來的關鍵。黃博士強調「AI不能取代人」,我們更應專注於發展AI無法取代的人類技能,這些包括了「EQ、同理心、溝通、適應力、創造力、決策力、批判性思維、關係建立」。

現場學生把握機會提問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李玲惠校長表示,這些專注於「人」的獨有技能,也是慈濟教育一直以來堅持的方向。她說,AI衝擊的不只是產業、教育,對於世界各領域是全方位的衝擊,面對未來的世界,我們的教育方法也應隨之改變,AI無法取代的就是慈濟的人文精神,深度的同理與溝通,待人接物的慈悲心,這些都是人性中「善」的表現。

在慈濟大學分享AI的危機與轉機。

       由於這場演講是針對五國十二校近千位中學生,黃博士16歲在美國的大學修習微積分、17歲便能提前進入大學、31歲成為全球知名企業的經理人,她也分享幾件「如果我是高中生,我希望能提前知道的事情」。第一:不要害怕去嘗試;第二:真正去思考「我要甚麼」;第三:不要讓學習只停留在學校裡。

台北陽明高中學生把握機會線上提問。

       學生們對於黃博士淺顯易懂的演講,反應十分熱烈,每個跨國、跨校的學生都積極提問,他們有的人關心AI帶來的工作型態、工作種類的改變;有的人則擔心未來可能被AI淘汰,她鼓勵學生們「不要害怕去嘗試」,現階段應該要學習認識AI,並且嘗試使用它,未來我們有可能跟AI共同合作,而不是對抗它。她也鼓勵年輕學子多嘗試,找到自己真正喜歡、有興趣的事情,並且持續下去,保持持續學習的動力與能力,以應變未來的世界。

泰國清邁學生線上學習。

(撰文:戴雯皓、攝影:慈大附中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