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hbl 國際音樂節 中信兄弟

【美國選舉與台海戰略推演研討會】美國大選結果對美中台經貿關係的影響

臺灣郵報/梅花新聞網 2024.10.21 03:05

【編按:梅花新聞網與上海台研所共同舉辦「美國選舉與台海戰略推演」研討會,10月18日在上海舉行。本文為代表台方的論文之一,論文全文公布供讀者參考。】

杜震華/華梵大學特聘教授

美國將在11月5日進行總統大選投票,其結果將對全球都產生影響,特別是美中台三地的貿易和投資關係,都可能受到重大影響,有必要事先了解、預謀對策。本文就此提出簡單扼要的分析,提供關注者參考研析。

美中貿易科技戰始於2018年,美國陸續對中國約3500億美元的進口品課徵額外約25%之關稅,主要是消費性產品和關鍵性材料(如鋼鐵和鋁),約占中國對美出口總值的65%,企圖迫使中國改變「不公平」的貿易作為。但遭到中國報復,對總值約2500億美元的對中出口品課徵類似關稅報復,包括最主要的出口品大豆。接著在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宣布,中國華為和70家相關企業將列入「實體名單」,未獲得美國政府許可之下,不得購買美國關鍵性元件-貿易戰進一步涵蓋了科技戰,以高科技元件出口管制,牽制中國的高端發展。

雖然中國對美出口受到相當衝擊,但在COVID-19疫情後,美國消費者家居隔離需要大量資訊電子和其他消費產品,中國對美出口很快反彈回升,加上強化對東南亞和歐盟等地的出口,出口衝擊迅速獲得化解。

事實上,二戰之後的數十年來,美國倡議並推銷「自由貿易」的貿易政策;並在產業發展上,大力推動「新自由主義」-減少政府的產業干預,以提高資源效率。但隨著美國經濟成長緩慢、中國經濟又快速崛起、美中貿易赤字持續擴大,認定中國政府大量干預產業(如補貼),美國多數民眾遂認定中國藉此偷走美國大量工作和薪水,必須加以抑制。

美國雖然發動了貿易戰和科技戰,但卻無法明顯抑制中國崛起。因此,無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其貿易政策都朝著相同方向發展-拋棄傳統理念,將「關稅」和「產業政策」視為「讓美國再度偉大」(或繁榮)的關鍵政策。以關稅而言,川普啟動競選後迄今的主張,是要普遍對進口品課徵10%-20%關稅,而對中國更要課徵60%以上關稅。他也表示,將以「關稅」取代部分「所得稅」,亦即「對外加稅、對內減稅」。雖然,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但政治上對許多近年來生活辛苦的美國人而言,卻相當誘人。

至於賀錦麗,迄今為止都未對關稅提出明確說法。但她團隊的發言人曾在聲明中表示:賀錦麗將「採用有針對性的戰略性關稅來支持美國工人…並讓我們的對手承擔責任」。盡管她同黨的拜登曾批判川普的貿易政策,但卻仍保留川普對中國課徵的關稅,還提議要再課徵180億美元的新關稅,包括對電動車的100%關稅,也包括對電動車電池、半導體、鋼鐵和醫療產品等,以確保美國工廠能繼續營運。

事實上,對電動車100%的關稅已在9月27日生效。顯然,民主黨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和共和黨的川普相比,並不會比較放鬆,只是型態不同。也就是說,川普會採取一種全面性的高關稅政策,而賀錦麗則會延續拜登的「小院高牆」貿易科技政策,而且很可能會有「更多的小院、更高的高牆」-在更多的選定範圍內,以更高的關稅來阻擋中國出口,也提供更多的補貼來支持美國特定產業。

美國的貿易政策當然會影響到相關國家,以汽車為例,歐洲也是汽車的重要產地,若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高關稅,中國汽車業者自然會有各種應對途徑,包含轉向銷售到其他國家-包括汽車極為普及的歐洲,這當然會對歐洲汽車業者造成打擊。這就解釋了為何10月4日歐盟通過對中國汽車進口增加35.3%的反補貼「平衡稅」;加上原來的歐盟關稅10%,中國對歐盟汽車出口的關稅也將高達45%。當然,中國會展開報復,在10月8日宣布,對8月已被中國裁定存在「傾銷」行為的歐盟白蘭地進口,11日起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進口時必須對中國海關繳交30.6%到39.0%的保證金;同時將對歐盟進口的豬肉、豬肉副產品、乳製品等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並研究提高大排氣燃油車的進口關稅。

一個由經濟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美國受到關稅保護的產業,就業量並沒有因此提高,但政治上卻為川普帶來更大的支持。這說明了為何川普對高關稅政策樂此不疲。他今年年初表示,若勝選將對中國進口品課徵60%甚至更高的關稅。不同研究顯示,這將使中國明年GDP成長率下跌1.4%-2.5%,影響相當巨大。百達資產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估計,若賀錦麗(Kamala Harris)上台,繼續奉行拜登(Joe Biden)較具針對性的關稅政策,則中國明年經濟成長率只會減少0.03%,顯然衝擊會小很多。

基於上述,若共和黨的川普當選,將更嚴重衝擊中國對美國的一般性出口,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也受到顯著影響,導致台商離開大陸的狀況更為明顯;部分台商會繼續移往東南亞或進一步回流台灣,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和投資都下降,也讓台灣對美國出口和比重都繼續上升,造成對美國貿易的更大順差,引發川普對台灣的更大不滿,很可能要求台灣購買更多美國軍備來繳交「保護費」。而若由民主黨的賀錦麗當選,則可能只會進一步強化執行「小院高牆」政策,台灣對大陸出口只要不逾越美國畫出的「紅線」即可,對台灣經貿衝擊相對有限。

而如若川普當選,普遍課徵的高關稅將對美國物價造成更大衝擊,會有另一波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國消費者必須承擔更高的抗中代價。其後果是迫使美國聯準會提高基本利率、收縮通貨以控制通膨,美元會由海外回流美國、追逐升高的利率,也因此美元對各國匯率升值;而這會造成兩岸原來對美國出口因貿易戰下跌的現象,都因為貨幣 (對美元) 貶值有利對美國出口,而獲得部分的緩解。

歸納兩種選舉結果對美中台經貿的影響如表1:

【美國選舉與台海戰略推演研討會】美國大選結果對美中台經貿關係的影響【圖 / 梅花新聞網】【美國選舉與台海戰略推演研討會】美國大選結果對美中台經貿關係的影響【圖 / 梅花新聞網】

 

因此,若川普勝選,將對中國大陸和台灣都產生較大之影響,但目前態勢仍沒有清楚之結果,必須預作因應準備,以避免大選結果產生顯著之貿易和投資衝擊。對中國大陸而言,繼續分散貿易對象、對更多經濟體投資來轉進美國市場、提升出口品品質和價格,都是可行之道。而對台灣而言,大規模的台商可以將出口美國的產能移回台灣或其他地區,供應大陸本地市場之產能不動;小規模的台商可以衡量其主要供應市場來決定是否留下。而為吸引台商留下,陸方可以提高優惠、協助其開拓其他市場、簽署更多自由貿易協定,來創造投資誘因。

此外,在兩岸經濟可能逐漸脫鉤、加速兩岸關係惡化之風險下,北京可以考慮一項重大的政策轉變,就是宣布支持台灣以其於世貿組織內「獨立關稅領域」的「經濟體」身分,加入「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條件是加入之前必須和中國大陸完成在協定架構下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不可刻意迴避。如此一來兩岸貿易將高度自由化,大陸可以突破目前被台灣嚴厲管制的對台出口機會,顯著增加對台出口,反之台灣增加對大陸出口之機會相對有限(因大陸基本上並未對台出口進行管制)。這種政策若真能落實,不僅讓兩岸經濟關係緊密連結,有利兩岸統合,也可降低台灣綠色政府操弄「仇中反中」之籌碼,提高統派在台灣的支持度,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

 

梅花新聞網

梅花新聞網原始網址:【美國選舉與台海戰略推演研討會】美國大選結果對美中台經貿關係的影響

原始新聞來源 【美國選舉與台海戰略推演研討會】美國大選結果對美中台經貿關係的影響 臺灣郵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