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汪建民 國慶煙火 Dcard大書

兩岸國緯情》從尷尬到理解:用真實互動讓兩岸更靠近

優傳媒/ 2024.10.11 01:52

透過這些小故事,我希望能讓大家瞭解,大陸人民對台灣人其實充滿了好奇與憧憬,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也常因為片面資訊而充滿曲解。兩岸雖有歷史包袱,但我們同樣講著華語、共享同樣的文化與血脈,這些本來就應該成為溝通與理解的橋樑。(圖/取自網路)

 

作者/倪國緯

 

隨著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曾經熱絡的交流不僅變得稀少,連最基本的互動也充滿猜忌與懷疑。今天,我想藉由幾個故事,與大家分享那些發生在我和大陸朋友之間的小插曲。或許,這些故事可以讓我們在冰冷的對立中看見一絲溫暖,理解到即便兩岸隔閡如此深厚,但我們的心其實並沒有那麼遙遠。

 

台灣人稀有魅力——體檢室的「台灣偶像」

在北京工作期間,我準備報考北京大學研究所,需提交一份體檢證明。同事推薦我去一家名叫煤炭總醫院的三甲醫院做檢查,並強調這家醫院的體檢報告肯定會被北大接受。我本以為這不過是一件例行公事,沒想到竟成為了一場「台灣偶像見面會」。

 

走進體檢部門時,填寫資料時,當我寫上「台灣」兩字後,護士的眼睛突然瞪大:「你是台灣人?」我點點頭,她立刻大聲地告訴旁邊的同事:「快來看!這是我們部門成立以來第一次有台灣人來體檢!」主任和護士長也聞聲而至,圍著我詢問:「你怎麼會來這裡體檢?你的普通話怎麼這麼流利?你們台灣是不是都用繁體字?」

 

整個體檢過程就像是一場熱烈的交流會,護士們接二連三地向我提問,彷彿我是什麼知名藝人:「台灣的水果真的比大陸的甜嗎?你們那兒的高山茶是不是真的很好喝?」檢查項目進行得七零八落,但那份熱情卻讓我哭笑不得。最後,主任親自送我離開醫院。

 

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原來在大陸人眼中,台灣人是如此稀有且神秘的存在。他們對台灣的印象大多來自新聞報導或網路上的零碎資訊,充滿了憧憬與好奇。雖然有些不自在,但這份情感卻讓我感到一絲暖意,或許,我們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對立,彼此之間還是充滿了真摯的好奇與關心。

 

(圖/取自網路)

 

餐桌上的敵我矛盾——酒過三巡,化干戈為玉帛

某天,同事邀請我參加他父親的八十大壽。這位父親曾是個老共產黨員,年輕時經歷過戰亂年代。當他聽到我是台灣人,臉色瞬間陰沉:「國民黨當年殺了我們家好幾個人,我也殺了不少國民黨人。」這句話讓整桌人都屏住了呼吸,我尷尬地笑著回應:「我不是國民黨員,只是個普通台灣老百姓。」

 

同事趕緊打圓場:「哎呀,人家特地從台灣飛過來,遠來是客嘛!」在同事的勸說下,老人家勉強點了頭,同意讓我坐在他身旁。我心中忐忑不安,感覺這頓飯吃起來簡直比上戰場還緊張。

 

幾杯白酒下肚後,老人家的臉色逐漸放鬆,開始談起他年輕時的故事:「我從沒想過,有生之年還能跟國民黨人坐在一桌喝酒。」我無奈地笑了笑,繼續解釋:「我真的不是國民黨員。」但他依然搖搖頭,嘴裡念著:「台灣人不都是國民黨嗎?」

 

接下來,隨著話題轉向家庭和生活,他的語氣也變得溫和許多,還主動詢問我為什麼要來大陸工作。我向他解釋自己的規劃,談到台灣的美食和家鄉的人情味。老人聽著,臉上逐漸浮現笑容,還開玩笑地說:「我有生之年,真希望能去台灣看看。」

 

那一刻,我才發現,原本鋼鐵般的意識形態,在酒杯與對話中,竟也能鬆動些許。或許,他過去的敵意只是對歷史的反應,而現在,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也願意放下成見。我們常說「化干戈為玉帛」,原來,只需幾杯酒、幾句真誠的話,就能讓彼此從敵我之間找回那份珍貴的同理心。

 

模糊的「再看看」——約會文化的奇特邏輯

在大陸工作期間,最讓我摸不著頭緒的就是他們「再看看」的說法。有次我約了一位國營單位的負責人,對方說:「再看看吧。」我原以為這是婉拒的意思,打算取消行程。結果老北京的同事聽了哈哈大笑:「『再看看』就是讓你去啊,你怎麼還不出門?」

 

我一頭霧水:「對方都說『再看看』了,這不就是拒絕嗎?」同事笑著拍了拍我的肩膀:「你要是真不去,他反而會覺得你不重視他。『再看看』就是暗示你可以去,只要領導沒有突然找他,他就會見你。」

 

這番解釋讓我大開眼界,最後,我還是依同事的建議去赴約,結果對方準時在辦公室等我,反而是我顯得有些手足無措。這樣的互動經驗讓我理解,原來「再看看」並不只是敷衍的回答,而是一種曖昧的邀請。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折射出的是大陸人「進退有據」的生活智慧。

 

打開心窗,讓理解進來

透過這些小故事,我希望能讓大家瞭解,大陸人民對台灣人其實充滿了好奇與憧憬,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也常因為片面資訊而充滿曲解。兩岸雖有歷史包袱,但我們同樣講著華語、共享同樣的文化與血脈,這些本來就應該成為溝通與理解的橋樑。

 

雖然當前兩岸關係如冰封般僵冷,但我始終相信,只要我們願意敞開心胸,跨越偏見,多一點耐心與包容,那層厚厚的冰霜總有一天會融化。未來,希望能透過更多的交流與故事,讓彼此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與標籤,而是能夠真心相對、彼此理解的「人」。因為,心與心的距離,永遠不應該那麼遙遠。讓我們一起打開心窗,迎接未來的溫暖陽光。

 

倪國緯,台灣出生長大,畢業於中興法商(現為台北大學),後赴美國雪城大學攻讀碩士,並在大陸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其父親1949年從昆明離開大陸,而兩個孩子卻在昆明出生,再加上他娶了一位大陸妻子,這段奇緣讓他對大陸的發展格外關注。在北京工作十餘年,先在兩岸合資公司,後來到大陸公司工作,與大陸員工相處融洽,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對大陸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理解。倪國緯將藉由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向大家介紹大陸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促進兩岸交流和理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