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假 國慶晚會 張友驊

《全球觀論》多維且複雜的衝突現實/魯云湘

台灣好報/ 2024.10.04 12:35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21世紀已向前推進近四分之一的時間,儘管科技和文明持續不斷地進步,全球各地仍有層出不窮的武裝衝突,而這背後根源卻是複雜且多樣的。衝突之所以從未間斷,並非由單一因素所驅動,而是多維度的原因相互作用的結果。本文將探討這些根本原因,以期能稍加對全球局勢發展的理解。

首先,天然資源的爭奪往往成為衝突的觸發點,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稀有金屬等有限資源。這些資源具有重大的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全球資源的分配不均,導致了資源的權利爭奪與控制問題,往往受到地緣政治變動和經濟利益驅動的影響。例如,中東地區與2023年的蘇丹內戰,都是石油資源爭奪的結果。

其次,政治與經濟利益本身就是複雜衝突的核心。歷史上的諸多衝突,不乏來自國內政權之間,或是不同國家之間對權力和經濟利益的激烈競爭。在發展中國家,政治腐敗、經濟不平等和貧富差距常常導致社會不滿,最終演變為暴力衝突。例如,1948年至1994年,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使黑人和有色人種被剝奪大部分經濟和政治權利,導致暴力和不滿,並最終破壞了國家的經濟體系。

宗教與種族間的衝突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歷史上,不同宗教信仰和種族文化間的矛盾常常被政治力量利用,引發衝突。例如,天主教對伊斯蘭教的十字軍東征(1096年至1291年),以及伊斯蘭國家對猶太國家的戰爭(如中東戰爭、六日戰爭、及以巴衝突)。

歷史怨恨的作用不可忽視,尤其是在曾經經歷過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領土瓜分或政權更迭的地區。這些歷史創傷往往未能得到真正解決,導致族群和國家間的矛盾累積,並在新的國際社會環境下爆發。例如,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歷史情仇根源,可追溯到1947年雙方分治與獨立,導致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爭議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亦無法忽視,尤其在那些位於戰略要地的地區。這些地區通常是全球大國勢力的角逐場,擁有重要的資源、戰略通道或軍事基地。中東、東歐、南海等地區長期處於衝突漩渦中,例如目前仍處於衝突階段的俄羅斯與烏克蘭,和南海島礁主權爭奪的中國與菲律賓。

當深入檢視全球衝突的根源時,可以看見單一因素無法解釋21世紀持續不斷的動盪現象。氣候變遷、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因素,使得區域或地區衝突加劇,讓未來面臨更艱鉅的挑戰。然而,簡單的口號或合作意願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因為這些衝突深嵌於國際權力結構與各國內部矛盾之中。

面對這樣的複雜現實,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短期內達成全球和平並不現實。國際合作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是大國之間的權力競爭,使得合作常常淪為政治工具,甚至引發更大範圍的代理戰爭。同時,歷史也告訴我們,衝突背後的矛盾,若未能得到根本解決,最終往往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再度出現。因此,全球和平的願景,這條路是曲折而漫長的。(圖:本報資料照)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評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