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賴祥蔚》台灣小說的耀眼新星!十二芒小說巧妙融合了葛里遜與克蘭西

聚傳媒/ 2024.08.31 11:58

賴祥蔚》台灣小說的耀眼新星!十二芒小說巧妙融合了葛里遜與克蘭西

賴祥蔚》台灣小說的耀眼新星!十二芒小說巧妙融合了葛里遜與克蘭西

照片為疑案辦販賣所截圖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小說出版第一版就能銷售超過兩百萬本的小說家不多,最有名的是1990年代後期出現,號稱世界最暢銷小說的《哈利波特》,作者是英國的J.K·羅琳(本名Joanne Rowling),她的作品掀起了奇幻小說(fantasy novel)的高潮。

回到現實生活,在1990年代稍早,美國有兩位小說家的作品也一出版就賣出了超過兩百萬本。一位是我很喜歡的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他的小說非常暢銷,我幾乎全部看過,其中有好幾本都被改變成賣座電影。有人把葛里遜歸類為「法律驚悚小說家」,西方稱這類作品為legal thriller novel。其實他的作品主題非常廣泛,不只是法律與驚悚,包括許多在美國的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面向;甚至,這不只是美國的現實生活,也是所有人都可能會遭遇到的現實生活。

真的要分類的話,小說可以簡單只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超好看、另一類是其他。第一類的作品閱讀起來超吸引人,欲罷不能,看完一本就想再看下一本;至於其他作品統稱另一類。葛里遜的小說當然是第一類。

當年跟葛里遜共享「兩百萬本暢銷書」王冠的另一位小說家是湯姆·克蘭西(Thomas Leo Clancy Jr.)。有人把克蘭西歸類為「軍武小說家」,西方一般稱這種作品為「軍事驚悚小說」(military thriller novel)。他的小說倒是比較有一致性,主要都跟軍事武力有關,還有諜報工作,說他是軍武諜報小說家也很適合。

克蘭西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後來改編成電影的《獵殺紅色十月》,原著書名是《獵殺紅色十月號》。說來慚愧,克蘭西的小說我連一本都沒看過,改編電影也都沒看過。會記住電影《獵殺紅色十月》,是片名實在太特別。多年來幾度動念要看,但是都沒看,直到這幾天因為要寫這篇書評,才找來原著小說閱讀,這時距離當初原著出版,已經過了漫長的四十年。

《獵殺紅色十月號》好看嗎?儘管蘇聯早就已經瓦解,現在看這本美蘇兩強相爭時代的軍武小說,還是覺得很精彩,總算知道「紅色十月號」是一艘蘇聯潛艦的名稱。

但是這本小說對我,始終還是有距離感,因為作者把潛艦叛逃的過程寫得非常生動,一點也不會讓各種潛艦的專業術語,影響閱讀的樂趣。儘管如此,一般平凡百姓如我,哪有什麼機會真的進入潛艦呢?更不要說親自指揮一艘擁有當年最新科技的潛艦了。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多年來,我一直沒有去看原著小說或是改編電影的原因。同理可推,我也沒有很喜歡《捍衛戰士》或是後來的《捍衛戰士:獨行俠》。

克蘭西的小說能賣出超過兩百萬本,當然要歸類為第一類。但是從台灣讀者的角度來看,因為太過美國本位,加上作品呈現的軍事武力世界,似乎跟一般人有點距離,所以不免產生雙重的文化折扣。

十二芒的小說,某種程度上融合了克蘭西與葛里遜的特質。表面上,十二芒的小說被歸類為軍武小說,或是軍武諜報小說,這一點跟克蘭西一樣,但是我在誠品書店看到新書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非看不可的念頭。

為什麼呢?

因為十二芒目前「只有」出版三本小說,形式上雖然可以歸類為軍武或諜報小說,但是光看書名就知道跟我們一般人息息相關。

一本是《太平島16小時》,幾個小兵,不是什麼007、藍波,或是楊過、蕭峰、張無忌,也不是擁有強大資源與權力的指揮官,居然在太平島遭遇敵軍偷襲!

一直以來,如果有機會,我都想去太平島看看。但是看了《太平島16小時》,忍不住想:如果我在太平島的時候,敵軍真的來偷襲了我要怎麼辦?

當然,太平島對於多數台灣人來說,畢竟還是有點遙遠。於是接著這一本就是《黑色行動:台北16小時》。主角還是本來那幾位小兵,其中有人都已經改行去民間當保全人員了。結果敵軍的獵殺行動就直接發生在台北!你說這一定不會發生嗎?起碼十二芒寫的小說,讓我看了之後覺得好像隨時都可能會發生。

再看《忠誠測試》,軍事情報工作似乎與一般人無關了吧?這也未必,因為一來場景是在台北,而且還有很細膩的街頭交火場景;二來是作者太會說故事了,小說的前半部讓讀者難辨忠奸,不知道到底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還活生生上演了「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情節。更巧妙的是,在小說裡,真實的英雄,反而遭到只會鑽營的上司的無情打壓,這種情節其實是許多認真的上班族經常面臨的職場悲劇,這就帶出了人性,讓讀者深深陷入故事人物的悲情,因而產生了同仇敵愾的真心共鳴。

我們不必是精英權貴或是擁有超人的戰技,也有機會成為大時代中的關鍵人物。這靠的是什麼?除了運氣(遇到這麼多大事,不知道是好運還是歹運),仰賴的是平常在自己崗位上的認真,以及隨機應變的頭腦,更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意志。所以在十二芒的筆下,不論從事什麼工作的平凡人,都可能搖身一變,成為故事中的關鍵人物。

正是當軍武諜報小說帶進了人人都可能遭遇的現實生活,十二芒的作品就融合了克蘭西與葛里遜這兩大強者。

正是因為如此,在書店裡尋寶的我,一眼就決定了「我一定要看十二芒的小說」。拿到書之後,還忍著不要一口氣看完。因為這涉及了十二芒小說的最大缺點——他目前只出了三本小說,如果太急著看,囫圇吞棗看完就沒了。既然如此,還不如慢慢品嚐、細細欣賞。但是即使如此,一本最多也只能看個兩天。三本都看完之後,我再三確認了十二芒目前果然「只有」三本小說。於是,我連他早年以本名獲得文學獎的作品,都努力去找來看。

除了目前只出版三本小說之外,十二芒的小說當然不是沒有其他的小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我們對於這麼會說故事、寫得這麼精彩、一定有更大爆發潛力的作者,當然要多多給予鼓勵,尤其是期待十二芒的小說趕快改編成電影或是電視劇。

以往這種有太多戰爭場景的影視作品,拍攝成本都很龐大,不容易找到願意投入大筆資金的投資方,因此不易促成改編。回想我在2020年以真人真事為根據撰寫的台灣歷史小說《台灣血皇帝:血海帝王霧峰林文察》,當年就被很多影視界的朋友調侃說,賴老師你寫的小說不但是古裝,而且還有許多戰爭場景,台灣絕不會有人願意花大錢去拍攝改編啦。

還好,現在擁有最新科技的攝影棚,已經可以結合VR與AR,大大降低大場面的拍攝門檻。我因為擔任節目自律委員,日前在林口親睹了民視建置的第一座LED虛擬攝影棚,透過VR與AR,直升機宛如降落在眼前,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印象深刻。

強烈推薦把十二芒的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更熱烈期待十二芒寫出更多更好的小說,未來賣出國際版權,用英語等各國語言讓台灣透過故事被全世界看見,也祝福十二芒早日獲得「兩百萬本暢銷書」的王冠。

《忠誠測試》還有很多可以衍生發展的前傳、後傳、外傳;至於太平島16小時》與《黑色行動:台北16小時》,更是大有擴展的空間,因為大家都知道,兩岸關係必然牽扯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勢力,從這個脈絡推展下去,可以寫的故事簡直不可勝數!但是每一集的女主角該怎麼安排?要像007一樣每一集都換嗎?總不能新故事的開頭,又是跟舊女友分手吧?這就要看十二芒如何展現功力了。女性主軸如果抓得好,一定可以大大擴展讀者市場。當然,不只女性,兒少、老人等,都有可以開發的精彩角色。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十二芒筆下的平凡英雄。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作家

照片為疑案辦販賣所截圖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小說出版第一版就能銷售超過兩百萬本的小說家不多,最有名的是1990年代後期出現,號稱世界最暢銷小說的《哈利波特》,作者是英國的J.K·羅琳(本名Joanne Rowling),她的作品掀起了奇幻小說(fantasy novel)的高潮。

回到現實生活,在1990年代稍早,美國有兩位小說家的作品也一出版就賣出了超過兩百萬本。一位是我很喜歡的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他的小說非常暢銷,我幾乎全部看過,其中有好幾本都被改變成賣座電影。有人把葛里遜歸類為「法律驚悚小說家」,西方稱這類作品為legal thriller novel。其實他的作品主題非常廣泛,不只是法律與驚悚,包括許多在美國的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面向;甚至,這不只是美國的現實生活,也是所有人都可能會遭遇到的現實生活。

真的要分類的話,小說可以簡單只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超好看、另一類是其他。第一類的作品閱讀起來超吸引人,欲罷不能,看完一本就想再看下一本;至於其他作品統稱另一類。葛里遜的小說當然是第一類。

當年跟葛里遜共享「兩百萬本暢銷書」王冠的另一位小說家是湯姆·克蘭西(Thomas Leo Clancy Jr.)。有人把克蘭西歸類為「軍武小說家」,西方一般稱這種作品為「軍事驚悚小說」(military thriller novel)。他的小說倒是比較有一致性,主要都跟軍事武力有關,還有諜報工作,說他是軍武諜報小說家也很適合。

克蘭西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後來改編成電影的《獵殺紅色十月》,原著書名是《獵殺紅色十月號》。說來慚愧,克蘭西的小說我連一本都沒看過,改編電影也都沒看過。會記住電影《獵殺紅色十月》,是片名實在太特別。多年來幾度動念要看,但是都沒看,直到這幾天因為要寫這篇書評,才找來原著小說閱讀,這時距離當初原著出版,已經過了漫長的四十年。

《獵殺紅色十月號》好看嗎?儘管蘇聯早就已經瓦解,現在看這本美蘇兩強相爭時代的軍武小說,還是覺得很精彩,總算知道「紅色十月號」是一艘蘇聯潛艦的名稱。

但是這本小說對我,始終還是有距離感,因為作者把潛艦叛逃的過程寫得非常生動,一點也不會讓各種潛艦的專業術語,影響閱讀的樂趣。儘管如此,一般平凡百姓如我,哪有什麼機會真的進入潛艦呢?更不要說親自指揮一艘擁有當年最新科技的潛艦了。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多年來,我一直沒有去看原著小說或是改編電影的原因。同理可推,我也沒有很喜歡《捍衛戰士》或是後來的《捍衛戰士:獨行俠》。

克蘭西的小說能賣出超過兩百萬本,當然要歸類為第一類。但是從台灣讀者的角度來看,因為太過美國本位,加上作品呈現的軍事武力世界,似乎跟一般人有點距離,所以不免產生雙重的文化折扣。

十二芒的小說,某種程度上融合了克蘭西與葛里遜的特質。表面上,十二芒的小說被歸類為軍武小說,或是軍武諜報小說,這一點跟克蘭西一樣,但是我在誠品書店看到新書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非看不可的念頭。

為什麼呢?

因為十二芒目前「只有」出版三本小說,形式上雖然可以歸類為軍武或諜報小說,但是光看書名就知道跟我們一般人息息相關。

一本是《太平島16小時》,幾個小兵,不是什麼007、藍波,或是楊過、蕭峰、張無忌,也不是擁有強大資源與權力的指揮官,居然在太平島遭遇敵軍偷襲!

一直以來,如果有機會,我都想去太平島看看。但是看了《太平島16小時》,忍不住想:如果我在太平島的時候,敵軍真的來偷襲了我要怎麼辦?

當然,太平島對於多數台灣人來說,畢竟還是有點遙遠。於是接著這一本就是《黑色行動:台北16小時》。主角還是本來那幾位小兵,其中有人都已經改行去民間當保全人員了。結果敵軍的獵殺行動就直接發生在台北!你說這一定不會發生嗎?起碼十二芒寫的小說,讓我看了之後覺得好像隨時都可能會發生。

再看《忠誠測試》,軍事情報工作似乎與一般人無關了吧?這也未必,因為一來場景是在台北,而且還有很細膩的街頭交火場景;二來是作者太會說故事了,小說的前半部讓讀者難辨忠奸,不知道到底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還活生生上演了「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情節。更巧妙的是,在小說裡,真實的英雄,反而遭到只會鑽營的上司的無情打壓,這種情節其實是許多認真的上班族經常面臨的職場悲劇,這就帶出了人性,讓讀者深深陷入故事人物的悲情,因而產生了同仇敵愾的真心共鳴。

我們不必是精英權貴或是擁有超人的戰技,也有機會成為大時代中的關鍵人物。這靠的是什麼?除了運氣(遇到這麼多大事,不知道是好運還是歹運),仰賴的是平常在自己崗位上的認真,以及隨機應變的頭腦,更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意志。所以在十二芒的筆下,不論從事什麼工作的平凡人,都可能搖身一變,成為故事中的關鍵人物。

正是當軍武諜報小說帶進了人人都可能遭遇的現實生活,十二芒的作品就融合了克蘭西與葛里遜這兩大強者。

正是因為如此,在書店裡尋寶的我,一眼就決定了「我一定要看十二芒的小說」。拿到書之後,還忍著不要一口氣看完。因為這涉及了十二芒小說的最大缺點——他目前只出了三本小說,如果太急著看,囫圇吞棗看完就沒了。既然如此,還不如慢慢品嚐、細細欣賞。但是即使如此,一本最多也只能看個兩天。三本都看完之後,我再三確認了十二芒目前果然「只有」三本小說。於是,我連他早年以本名獲得文學獎的作品,都努力去找來看。

除了目前只出版三本小說之外,十二芒的小說當然不是沒有其他的小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我們對於這麼會說故事、寫得這麼精彩、一定有更大爆發潛力的作者,當然要多多給予鼓勵,尤其是期待十二芒的小說趕快改編成電影或是電視劇。

以往這種有太多戰爭場景的影視作品,拍攝成本都很龐大,不容易找到願意投入大筆資金的投資方,因此不易促成改編。回想我在2020年以真人真事為根據撰寫的台灣歷史小說《台灣血皇帝:血海帝王霧峰林文察》,當年就被很多影視界的朋友調侃說,賴老師你寫的小說不但是古裝,而且還有許多戰爭場景,台灣絕不會有人願意花大錢去拍攝改編啦。

還好,現在擁有最新科技的攝影棚,已經可以結合VR與AR,大大降低大場面的拍攝門檻。我因為擔任節目自律委員,日前在林口親睹了民視建置的第一座LED虛擬攝影棚,透過VR與AR,直升機宛如降落在眼前,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印象深刻。

強烈推薦把十二芒的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更熱烈期待十二芒寫出更多更好的小說,未來賣出國際版權,用英語等各國語言讓台灣透過故事被全世界看見,也祝福十二芒早日獲得「兩百萬本暢銷書」的王冠。

《忠誠測試》還有很多可以衍生發展的前傳、後傳、外傳;至於太平島16小時》與《黑色行動:台北16小時》,更是大有擴展的空間,因為大家都知道,兩岸關係必然牽扯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勢力,從這個脈絡推展下去,可以寫的故事簡直不可勝數!但是每一集的女主角該怎麼安排?要像007一樣每一集都換嗎?總不能新故事的開頭,又是跟舊女友分手吧?這就要看十二芒如何展現功力了。女性主軸如果抓得好,一定可以大大擴展讀者市場。當然,不只女性,兒少、老人等,都有可以開發的精彩角色。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十二芒筆下的平凡英雄。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作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