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邱姓男子5年前罹癌,3年前切除右腎及部分膀胱且接受放療,2年多前右下肢腫脹且疼痛不已,到不少醫院就醫但始終查不出原因,員榮醫院駐診醫師、梧棲童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郭家誠醫師檢查發現原來是右腳深部靜脈血栓與右髂靜脈狹窄。(圖╱員榮醫院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孔亮云/彰化報導】 74歲邱姓男子5年前罹癌,3年前切除右腎及部分膀胱且接受放療,2年多前右下肢腫脹且疼痛不已,到不少醫院就醫但查不出原因,之後由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駐診醫師、梧棲童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郭家誠醫師看診,郭醫師用超音波掃描,發現右腳深部靜脈血栓與右髂靜脈狹窄,放置血管支架與服用抗凝血劑後,血流順暢,右下肢也逐漸消腫。郭醫師提醒如果是雙腿水腫可能是心臟、肝臟或腎臟等全身系統性問題,單側水腫則可能是血管或淋巴回流阻塞。 ▲郭家誠醫師利用微創技術,成功地在患者髂靜脈狹窄處放置血管支架,重建正常血液循環。(圖╱員榮醫院提供) 邱姓患者說,接受手術切除腫瘤與放療後,癌症受到控制,但右下肢卻逐漸腫脹,日常行動受限,連出門開車也很困擾,最嚴重時右腳是左腳的兩倍大,他到各大醫院求診,但一直無法查明病因。 ▲手術後,患者腫脹情況明顯改善,隔天就消腫且出院返家,雙腳恢復一樣大小。(圖╱員榮醫院提供) 後經轉介由郭家誠醫師看診,郭醫師指出,安排患者接受血管超音波檢查及靜脈攝影,發現右側髂靜脈狹窄,導致下肢靜脈回流受阻且生成血栓,從而引起下肢水腫和疼痛,主因與腫瘤接受放療有關。郭醫師解釋,腫瘤與放療引起的外部壓迫及血管纖維化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輻射直接損傷細胞、炎症反應、血管內皮增生等,進而造成血管狹窄。 ▲郭家誠醫師指出,長期接受骨盆腔放療的患者容易出現髂靜脈狹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是關鍵,患者應該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檢查和治療,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圖╱員榮醫院提供) 郭家誠醫師利用微創技術,成功地在髂靜脈狹窄處放置血管支架,重建正常血液循環。手術後,患者腫脹情況明顯改善,隔天就消腫且出院返家,雙腳恢復一樣大小。 郭醫師表示,髂靜脈狹窄在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中並不少見,尤其是長期接受骨盆腔放療的患者,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是關鍵,患者應該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檢查和治療,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