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希望建立國內綠能產業鏈。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指出,民進黨政府多花9000億元購買離岸風電,卻無法達成國產化的政策目標,拿納稅人的錢打水漂。對此,經濟部澄清,先躉購後競價符合國際經驗與趨勢。由於國內無法提供產業量能,符合行政合約上的不可歸責情況,也已邀集公協會訂定認定原則。
羅智強表示,2018年4月,離岸風力第一階段遴選決標,躉購價費率為每度風電5.8元,合約期限20年。同年6月,離岸風力第二階段公開競標,得標廠商開出每度風電2.22元到2.54元,還不到第一階段5.8元的一半。兩階段的價差3.3元,每年電費差距455億元,20年就多花9000多億元。
羅智強說,外界質疑躉購價與競標價價差過大,時任經濟部次長的曾文生說,較高的躉購電價才有外商願意配合國產化政策,「橘子不能比香蕉」。經濟部信誓旦旦,可完備離岸風電本土產業鏈,創造1.2兆產值、2萬個工作機會。2018年監察院即對離岸風電政策推展操之過急、躉購價格過高提出糾正;2022年再對國產化進程延宕,糾正經濟部。
羅還說,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也指出,目前10個離岸風場中,僅一個達成零組件100%國產化,其餘9座都未達標,審計部批評,經濟部產發署態度過於消極。不僅如此,歐盟7月底狀告世貿組織,指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違反WTO規定,恐讓國產化政策退場。
羅痛批,民進黨為了廢核政治圖騰,過早在價格極高時就大量躉購再生能源;雜亂無章的國產化,白白浪費人民的血汗錢,讓台電巨幅虧損。當時為離岸風電辯護的曾文生,拍拍屁股走人去當台電董事長,竟還敢「指定」國際廠商不得在哪投設資料中心。
羅智強說,錯誤的能源政策害全民付出代價,賴清德把打貪列為重要工作,先速辦幾個做出錯誤決策、浪費國家公帑的昏官。
針對羅智強的質疑,經濟部表示,台電採用先躉購再轉入競價制度的方式,是參考國際經驗,並符合全球風電產業的常見做法。每度2.5 元的電價僅是理論數值,並非實際購電價格,導致了錯誤的成本計算。
對於產發署解釋國內無產製,或是風機廠商壟斷不合理等說法,產發署表示,未有同仁代表發言,不知類似說法從何而來。現在台灣海峽已有360座風機可發出珍貴綠電,不宜抹煞公私部門共同努力結果。
能源署說明,躉購費率本就與國產化無關,而是全球在推動離岸風電的常見模式,英國、日本都是如此。我國是出口為主的科技業大國,再生能源已成為重要需求,同時也希望藉此引進國外資金,發展國內製造業能量,未來也可把握風場後續運維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