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于思專欄】什麼是拜登主義?沒有霸權的領導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8.14 16:06

儘管現在判斷喬拜登一屆總統任期的歷史意義還為時過早,但顯然過去四年在外交政策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拜登也犯了一些明顯的戰略錯誤,主要是當他選擇遵循前任唐納德·川普的政策時。但他完成了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將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礎從不健康地依賴軍事干預轉向積極追求以實力為後盾的外交。他贏回了朋友和盟友的信任,建立並開始將美國在亞洲的深入存在制度化,恢復了美國在重要多邊組織和協議中的作用,並結束了該國最長的「永遠的戰爭」— —這是一個進步他的三位前任都沒有勇氣承擔。傑西卡·T·馬修斯 Jessica T. Mathews發表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的<什麼是拜登主義?沒有霸權的領導>(What Was the Biden Doctrine?Leadership Without Hegemony)給拜登政權做了註腳。

中俄為了結束美國的霸主地位而結盟

這一切都是在中國和俄羅斯面臨新的嚴重威脅的情況下發生的,這兩個大國為了結束美國的霸主地位而結盟。拜登對其任期內最緊迫的緊急情況——俄羅斯 2022 年對烏克蘭的全面野蠻入侵——的反應既巧妙又創新,展現了對治國之術傳統要素的把握,並願意採取一些非常規步驟。中國的情況則更加複雜,長遠來看,中國對美國外交政策構成了最複雜的挑戰。拜登對北京的態度有時反映出與川普的連續性令人失望,並加劇了美中關係中最敏感問題台灣問題的不確定性。但與前總統不同的是,拜登將他的對華政策融入了亞洲各地新的和恢復的聯盟的強大矩陣中。可以說,他已經實現了美國長期以來尋求的「重返該地區」的目標,但沒有使用這個詞。

在中東,記錄令人失望。拜登從阿富汗撤軍所表現出的大膽,在他對加薩戰爭的反應中明顯沒有體現出來,他對以色列過時的理解使他無法向以色列領導層施加更大壓力,要求其採取更明智、破壞性較小的做法。

在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四年的時間對於建立外交政策原則來說太短了。拜登所取得的大部分成就可能​​很快就會被繼任者抹去。然而,他迄今為止的遺產表明了一種非常適合當今世界的新方法的輪廓。其中最重要的是決心避免戰爭以重塑其他國家並恢復外交作為外交政策的核心工具。這種外交復興並非沒有缺陷:它沒有形成一個連貫的全球經濟策略,也缺乏對不擴散和軍備控制的堅定承諾。但它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毫不含糊地拋棄了冷戰後「單極時刻」的傲慢的國家,證明美國可以在沒有軍事行動或霸權污點的情況下深入參與世界事務。

拜登的世界: 恢復海外信任

拜登上任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恢復海外信任。他競選時的口號是“美國回來了”,並承諾美國將再次“坐在談判桌的首位”。然而,入主白宮後,他似乎意識到美國的實力和他常說的「我們榜樣的力量」都已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了。相反,政府的重點是讓其他人相信,他們不必再擔心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對北約的公開貶低以及對從氣候變遷到新冠病毒大流行等問題上的多邊合作的蔑視。

這並不容易。即使是熱情的政府也明白,川普(或持類似觀點的領導人)可能會在下次選舉後儘快回歸。為了強調這一轉變,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讓美國重返世界衛生組織和巴黎氣候變遷協議,而這兩項協議都是川普退出的。拜登迅速採取行動,確認華盛頓對許多經濟和安全協議和機構,特別是北約的承諾。在接下來的三年多時間裡,達到國防支出至少相當於 GDP 2% 的基準目標的北約成員國數量從 9 個增加到 23 個,而且很快就會有更多國家這樣做。瑞典和芬蘭這兩個軍事強國放棄了幾十年來所珍視的中立立場,加入了聯盟。如今,整個聯盟的戰備狀態大大提高,在俄羅斯邊境附近的部署也是如此。

制定了AUKUS,將澳洲、英國和美國聯合起來的新安全

拜登政府投入了更多的外交精力,在亞洲各地建立所謂的跨越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的深化和新聯繫的“網格”,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對抗中國。縱橫交錯的關係網絡的形象與人們所熟悉的「中心和輻條」比喻截然不同,後者將美國描繪成處於一切事物的中心,其他國家排列在其周圍。

這種改變不僅是抽象的問題,也是行動的問題。連接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的四邊安全對話(簡稱「四方」)夥伴關係從外交部長論壇提升為國家元首論壇。為了建立一支能夠在遠距離隱密行動的澳洲核動力潛艦艦隊,加強對遠至太平洋的中國的威懾,拜登團隊制定了AUKUS,這是一項將澳洲、英國和美國聯合起來的新安全安排。三邊峰會將美國、日本、菲律賓、日本和韓國連結起來,安全是核心目的。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首次在華盛頓舉行。新的雙邊協議允許美國擴大對澳洲、日本、巴布亞紐幾內亞和菲律賓的軍事訪問。拜登加深了美國與印度、印尼和越南的關係。即使是這份部分清單也反映了不到四年的非凡努力和成就,新的和恢復的關係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正式協議得以鞏固,這些協議旨在應對華盛頓方向的改變。

二十多年來,華盛頓領導人一直口頭上強調亞洲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心地位以及美國外交政策相應轉變的必要性。但喬治·W·布希政府卻因其全力以赴的「全球反恐戰爭」而偏離了方向。歐巴馬政府意識到在亞洲加強戰略存在的重要性,但未能實現這一目標。川普政府對聯盟的蔑視削弱了整個地區的關係。拜登政府實現了這項轉變。

有必要結束9/11後時代最長的「永遠的戰爭」

為了給美國制定新的路線,拜登認為有必要結束9/11後時代最長的「永遠的戰爭」。到他上任時,美國已在阿富汗作戰了 20 年,損失超過 2 兆美元,相當於每天 3 億美元。美國的戰略已經從反恐轉向反叛亂,然後又轉回來。從低調依靠特種部隊和空中力量,到在國內部署10萬大軍;從向喀布爾政府示好,到暗示阿富汗政府的腐敗是進展的主要障礙。華盛頓嘗試了多種策略:建立一支國家警察部隊,試圖建立一支軍隊,提高婦女和女孩的識字率和教育程度。最後,大部分都是徒勞。拜登就職時,美國情報部門明確顯示,儘管塔利班投入巨額資金,但多年來對阿富汗地區的控制仍在不斷增強——這一事實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國公眾所不知道或低估。

拜登在2021年8月的演講中詢問阿富汗的「重大國家利益」是什麼,並給了正確答案。 “我們只有一個:確保阿富汗永遠不會再次被用來對我們的祖國發動攻擊。”拜登指出,隨著 2011 年擊敗基地組織並擊斃奧薩馬·本·拉登,美國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但後來,他說,“我們又待了十年。”

阿富汗軍隊和國家政府出人意料地、令人震驚地迅速崩潰、塔利班接管、喀布爾因數千名阿富汗人試圖逃離而陷入混亂,以及 13 名美國軍人和 160 多名阿富汗平民在一場戰爭中喪生。附近發生自殺式爆炸事件,外交政策專家紛紛批評撤軍決定。隨著混亂的加劇,時任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在推特上寫道:「阿富汗局勢之所以如此令人沮喪,是因為(美國及其盟國)以較低的可持續成本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平衡。 “這不是和平或軍事勝利,但它比正在展開的戰略[和]人類災難要好得多。”但表面上的低成本是由於前幾個月沒有美國人死亡而造成的幻覺:塔利班決定停止對美軍的襲擊,等待美軍根據川普政府談判的協議撤軍。如果美國不離開,美國的損失就會重新開始,而留下來的代價將再次顯而易見。

拜登一直不願意利用美國對以色列的影響力。

嚴峻的事實是,美國早在 2021 年 8 月之前就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在川普的大力推動下,太多的美國人記住了最後幾天的混亂,忘記了之前幾年的失敗;最終有 13 名美國人死亡,而不是前幾年的 2,461 人死亡和 20,744 人受傷。拜登的決定並沒有造成任何戰略損失——恰恰相反。總統在演講中正確指出,“沒有什麼比中國或俄羅斯更願意讓美國在阿富汗再陷入十年困境了。”華盛頓未能預料到喀布爾政府會如此迅速地垮台。但與拜登成功抓住退出的持久戰略利益的意義相比,這一失敗的意義就顯得黯然失色了。 “關於阿富汗的這一決定,”他說,“是為了結束一個通過重大軍事行動重塑其他國家的時代。”

離開阿富汗幾個月後,俄羅斯總統普丁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拜登政府再次面臨考驗。在他上任的第一周,拜登和普丁同意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唯一剩餘的雙邊核子軍備控制協議)到期前幾天同意延長該條約。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跡象。但幾週後,莫斯科將數千名士兵和重型武器調往與烏克蘭的邊境。儘管普丁的意圖並不透明,但此舉在政府內部引起了警覺。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對《華盛頓郵報》的大衛·伊格內修斯 (David Ignatius) 表示:“我們正在非常仔細地研究此事,24/7” ——這距離俄羅斯入侵早一年,即2022 年2 月。後來,普丁談到,如果西方對基輔的支持太過分,他將使用戰術核武。隨著戰爭的拖延,他加大了賭注,將這些武器轉移到鄰國白俄羅斯,並下令進行聯合作戰演習。

拜登對戰爭的處理非常高超

整體而言,拜登對戰爭的處理非常高超。在入侵前夕,他徹底打破了傳統做法,公開披露了美國有關俄羅斯軍隊演習的情報,以提醒全世界注意普丁的計劃,並壓制克里姆林宮的虛假資訊活動。攻擊一開始,他就大力捍衛烏克蘭,首先堅決禁止美軍介入烏克蘭——他經常重複這項承諾,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公眾對積極支持烏克蘭的反對。隨後,他發揮了強有力的政治和個人領導作用,團結歐洲國家、北約和美國國會支持基輔,並下令開始謹慎但穩定成長的武器和資金流動。他調整了華盛頓提供的武器的先進性,以應對俄羅斯暴力的曲線,只是落後而不是領先。他也透過前瞻性地利用美國軍事和情報專業知識,以不太明顯的方式增強了烏克蘭的實力。

加強與亞洲盟友和夥伴的關係,加強美國的軍事存在

儘管尚未找到結束戰爭的途徑,但拜登對俄羅斯入侵的處理一直是美國的功勞——就像從阿富汗撤軍一樣,儘管有傳統觀點。另外兩個優先事項的記錄則更加模糊:中國和中東。

拜登政府的2022年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定義為有能力、也有意願重塑國際秩序,取代美國及其民主價值。毫無疑問,中國最近在印太地區的行為、軍事開支的急劇增加、激進的貿易政策以及與俄羅斯的「無限制」夥伴關係(包括支持烏克蘭戰爭)都要求美國做出強有力的回應。拜登政府明智地採取了謹慎態度,加強與亞洲盟友和夥伴的關係,加強美國的軍事存在,同時避免恐嚇和不必要的挑釁。

台海的和平。維持它需要不斷關注語言和象徵意義

一個不幸的例外是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記錄,台灣是美中關係的熱點。華盛頓和北京四十多年前透過談判達成的故意模糊的「一個中國」政策,至今維持了台海的和平。維持它需要不斷關注語言和象徵意義,特別是當涉及到如果中國發動攻擊華盛頓是否會使用武力保衛台灣的問題時。然而,拜登多次明確表示美國會這樣做,並要求白宮做出澄清,加劇了北京的不確定性。更嚴重的是,他不負責任地默許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 於2022 年對台灣進行正式訪問。是總統職位的第二順位繼承人。作為民主黨領袖,拜登本可以輕易禁止這次訪問,此前其他人也違反了禁止官方訪問的不成文的「一個中國」規定。不出所料,裴洛西的任務引發了北京方面前所未有的一系列軍事和網路報復,並再次加劇了兩岸緊張局勢。

華盛頓只能猜測北京的意圖。中國的軍力建設可能預示著對台灣或美國的直接威脅。或者,也許中國共產黨正在回應它所認為的美國侵略,或者只是採取任何新崛起的大國都認為應有的步驟。同樣,北京也無法得知華盛頓是否有意放棄「一個中國」政策。也許拜登正在鼓勵台北主張其獨立,並會在軍事上支持它。雙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與台灣有關的行動和反應正在不斷升級,而且雙方都沒有採取必要措施來阻止它。

拜登仍不願意迫使以色列減少加薩平民死亡和痛苦

拜登上任後決心不因中東長期衝突而分散對亞洲和其他地區優先事項的注意力。他繼承了川普政府的政策,似乎取得了巨大成功。透過所謂的《亞伯拉罕協議》,以色列與巴林、摩洛哥、蘇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實現了關係正常化。這些協議體現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如果給予阿拉伯國家適當的激勵,即使不解決巴勒斯坦人的命運,它們也有可能與以色列談判和平協議。但隨著政府試圖將該地區最重要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納入協議,內塔尼亞胡政府正在將巴勒斯坦人驅逐出西岸越來越多的地區,為以色列定居點讓路。總而言之,這些步驟對許多巴勒斯坦人來說是一座太遙遠的橋樑,激進組織哈馬斯利用他們的絕望和憤怒感來為其在2023 年10 月7 日(以色列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發動的可怕恐怖攻擊辯護。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襲擊發生前幾天發表了令人難堪的言論,稱該地區“今天比二十年來更加安靜”,這體現了政府的疏忽和一廂情願的態度。拜登以前所未有的個人支持回應了這次襲擊,這反映了他職業生涯對以色列的熱情。但隨著以色列軍事反應的展開,他似乎看不到當地發生了什麼事。華盛頓已竭盡全力試圖促成永久停火,以色列領導層和哈馬斯領導層都認為這一結果不符合其最佳利益。拜登仍然頑固地不願意利用美國所擁有的影響力迫使以色列減少加薩令人震驚的平民死亡和痛苦,解決那裡的人道主義災難,並制定一項現實的長期計劃。

關稅仍然是糟糕的經濟政策:它們會帶來倒退和通貨膨脹

拜登帳簿的負面一面還包含其他一些項目。拜登延續了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繼續並在某些情況下提高了川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與川普不同的是,拜登將關稅重點集中在高科技和清潔能源產品上,並透過各種出口禁令、制裁和補貼來提高關稅的有效性,以促進國內生產並減緩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他也努力與歐洲盟友和其他國家協調這些步驟。即便如此,關稅仍然是糟糕的經濟政策:它們會帶來倒退和通貨膨脹,並會招致報復。由於它們是偽裝成外國人支付費用的隱性稅收,因此也會引發危險的國內高人一等:在拜登將中國電動車關稅提高四倍至100%後,川普呼籲將關稅提高至200%。

隨著連續兩屆在幾乎所有問題上都存在分歧的美國政府採用相同的經濟工具,全球貿易可能已經到達了一個轉折點: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時代也許已經徹底結束。如果其他國家效仿華盛頓的做法,可能的結果將是讓所有國家變得更加貧窮——就像 20 世紀 30 年代保護主義盛行時世界所學到的那樣。

拜登的外交浪潮中明顯缺少核武軍控的努力

拜登的外交浪潮中明顯缺少的是推動核武軍控和核不擴散的持續努力——考慮到他在參議院職業生涯和副總統任期內直言不諱地倡導這兩個目標,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遺漏。政府初期的猶豫不決嚴重甚至可能致命地損害了解決當今最重要的擴散問題的前景:如何處理伊朗核協議,正式名稱為「聯合全面行動計畫」。 2018年,川普讓美國退出了伊朗一直遵守的來之不易的協議——拜登和他的團隊認為這項決定是災難性的烏龍目標。但為了證明自己對伊朗的態度與共和黨批評者一樣強硬,拜登任命的人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採取瞭如此激進的反伊朗立場,以至於給德黑蘭和華盛頓留下了他們並不真正相信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的印象。當這件事得到解決時,讓德黑蘭相信政府仍然希望恢復協議的狹窄機會之窗已經關閉。

拜登在 AUKUS 協議談判中也擱置了防擴散考量。該協議通過轉移高濃縮(武器級)燃料為澳大利亞這個沒有核武器的國家的潛艇提供動力,開創了一個破壞性的先例,其他國家可以效仿,利用海軍反應堆計劃作為開發核武器的掩護,違反了《核武器條約》。

拜登必須扭轉「美國優先」的信念和行為。

在軍備控制方面,政府也表現不佳。 2022年1月,五個最初擁核國家的領導人申明「核戰不可能獲勝,也決不能打」——重申了1980年代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和美國在總統雷根會談中出現的突破性聲明。然而,普丁無端戰爭的特徵是一再威脅使用核武。 2023年,他暫停了俄羅斯對延長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遵守,此舉不是因為美國不遵守條約,而是因為華盛頓對烏克蘭的支持。同時,中國計畫在2030年將核武數量增加一倍,達到1,000枚。來了希望。

不幸的是,拜登政府並沒有做出重大努力來扭轉這一趨勢,甚至為黯淡的前景做出了貢獻。它仍然願意就《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後續行動進行談判,並為與北京開啟軍控談判採取了一些小步驟。但政府也在對其核武力量的所有三個支柱(包括陸基飛彈)進行耗資巨大的現代化改造。由於這些飛彈被困在敵人眾所周知的發射井中,因此它們是「先發制人」武器,必須在衝突中快速發射,否則就會在敵人的攻擊中丟失。因此,它們既脆弱又不穩定。延長少量現有民兵 III 飛彈的壽命,而不是花費超過 1500 億美元購買新的陸基核飛彈部隊,將更好地服務於美國安全和避免新的軍備競賽。

作為副總統,拜登致力於美國政策的重大改變:宣布威懾是核武的「唯一」(而不是「主要」)目的。這個看似微小的改變隱藏著重要的意義:核武在戰爭中沒有用。這種轉變將對核武力量的設計和國際軍備控制產生深遠的影響。巴拉克·歐巴馬總統選擇不做出這項改變,而身為總統,拜登也做了同樣的事情。這是一個錯失的機會。然而,考慮到烏克蘭戰爭和中國核擴張的現實,他可以說沒有其他政治空間。

拜登政府的一些反對者呼籲擴大美國核武庫,甚至恢復核試驗,部分原因是軍備控制前景黯淡。在進行了 1000 多次測試之後,美國沒有什麼可以從進行更多測試中學到什麼。但中國已經進行了不到 50 次測試,並且正在遵守目前的暫停測試規定,如果美國將恢復測試合法化,中國可能會受益匪淺。不久之後,其他國家,無論是有核國家還是無核國家,也紛紛效仿——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回到了 20 世紀 50 年代。

美國終極版

拜登就任總統後,前任犯下的大量錯誤有待修正。他必須扭轉「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固有的信念和行為。他需要恢復美國政策的可預測性,並重建其他國家支持華盛頓措施的意願。儘管他的政黨在擔任總統的頭兩年控制了國會兩院,但以微弱的優勢控制了國會兩院,拜登後來面臨著由日益極端的共和黨核心小組領導的眾議院,該小組在外交政策中優先考慮政治得分而不是實質內容。幾乎從上任第一天起,他就面臨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意圖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不久之後,他面臨著戰後歐洲首次大規模國際侵略的令人震驚的現實。最後,他必須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其特點是不斷加劇的尖刻、未履行的協議、軍事威脅以及幾乎完全缺乏有目的的溝通。

拜登錯誤地將世界分為獨裁國家和民主國家

拜登也做出了需要調整或收回的承諾。他錯誤地將世界分為獨裁國家和民主國家,暗示外交政策是兩個陣營之間的摩尼教競爭。他兌現了召開「民主高峰會」的不明智承諾,不出所料,這引發了一場決定哪些國家有資格入選的外交噩夢。最終,會議大多在網路上舉行,期望值不高,也沒有任何成果。最突出的是,拜登承諾「為中產階級制定外交政策」。實際上,這主要意味著在國內對製造業、教育、醫療保健和降低中產階級債務進行大規模投資。在國外,不幸的是,它採取了保護主義貿易政策的形式,這是拜登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美國和世界可能會感到遺憾。

與中國的關係比他繼承的關係更穩定

但拜登最終實現將優先事項轉向亞洲的決心取得了顯著的成功。與中國的關係比他繼承的關係更穩定。現在至少有一個可以建造更多設施的底線,儘管台灣仍然是一個醞釀中的緊張局勢根源,而華盛頓和北京都對此關注甚少。但亞洲新的夥伴關係以及經濟、地緣政治和軍事協議的數量,以及新的和恢復的關係的密度證明了專注的外交可以取得什麼成果。

無論加薩是否達成穩定停火,拜登的遺產必須包括他明顯無法將以色列視為本傑明·內塔尼亞胡總理領導下的反自由、軍國主義國家,而不是拜登幾十年前記憶中的勇敢的年輕民主國家。以色列決定試圖長期治理加薩並繼續吞併西岸,這將排除兩國解決方案的可能性;讓以色列在軍事、財政和聲譽上流血;對巴勒斯坦人民構成歷史性的不公義。只要美國與以色列保持特殊聯繫,它就不能像拜登政府試圖做的那樣,忽視這個正在潰爛的瘡口。

結束華盛頓最長的戰爭是一項重大成就

拜登決心結束華盛頓最長的戰爭是一項重大成就。現在沒有美軍參與持續戰鬥,這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他的政策反映出他認識到美國將繼續擁有全球利益,但其雄心壯志必須根據對其現有資源、黨派分歧和政治意願的現實評估來調整。在一個面臨生死攸關的全球挑戰的世界中,拜登對聯盟和寬鬆的伙伴關係給予了適當的高度重視,認為它們是美國實力的主要組成部分,並看到了跨國解決方案的價值。他重申民主國家是特殊的政治親屬,但他似乎意識到,由於許多國家處於民主與專制之間,因此很少有事業能從美國外交政策視為兩者之間的競爭中受益。

世界瞬息萬變,我們無法預測拜登短暫的總統任期將如何適應歷史的趨勢。美國和歐洲的選民會轉向民粹主義、單幹民族主義,甚至孤立主義嗎?中國在太平洋等地區的意圖是什麼?能否結束烏克蘭戰爭而不開創獎勵赤裸裸侵略的先例?大國是否會步上後塵,邁向第二次核武軍備競賽的懸崖?當然,拜登是否會有一位與他世界觀相同的繼任者,或者追隨他的川普會尋求扭轉他所做的大部分事情?無論答案如何,儘管出現了國內政治兩極化的跡象,拜登還是在外交政策上做出了深刻的改變——不是為了適應美國的衰落,而是為了反映該國的內在實力。

熱門關鍵字:

國際 精選專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