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運動,起源於2017年,因為揭發美國電影界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惡行,不僅在全球引起了廣泛的認識,也對各地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提高了人們對性騷擾和性侵犯普遍性的警覺,並促使人們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反思。此外,這個運動也推動了許多國家和地區改革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才能更完善地保護性暴力的受害者及倖存者。
在台灣,雖然從2018年3月開始散播#MeToo 概念,直到2023年,#MeToo運動 如野火般蔓延,從政壇燒到演藝圈、學術界、劇場界與各行各業,引發了一連串的性騷擾和性侵犯指控與調查。這波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部虛構Netflix劇集 「人選之人」。該劇描述了在台灣總統選舉前,競選工作人員的忙碌生活及良心交戰。該劇集被認為是2023年「台灣MeToo運動」的引爆點、是台灣MeToo運動的吹哨者。自此之後,多個團體舉行數場遊行,並成立 #MeToo 申訴專線。
MeToo發起人竟然是她!MeToo是什麼?台灣MeToo懶人包
台灣的鄰居,亞洲的其他國家,也在同時期發起 #MeToo 運動,由於亞洲社會對於性的議題較於隱晦,再加上重視社會關係,個人前途常取決於與權威者的關係,因此,倖存者往往為了維護自己的未來發展而選擇噤聲。這些倖存者,忍耐很久、暴力延續很多年,侵害的人都是熟識的人,而且處於不對等的權力中,導致他們很難站出來。
2024年起,台灣修正了「性平三法」(騷擾防治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並在38婦女節正式上路。其中跟職場性騷關係密切的「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讓許多公司雇主開始重視,職場上的性別平等,並設立體制內的申訴管道。
在教育界,108課綱有含括聯合國建議之「全面性教育」各面向,並融合本土性教育需求;其他還有學生素養、社會關懷、人際溝通以及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等等。如何落實課綱,將是需要全民持續關注的議題。
除此之外,在警界、社工界、法律界,如何協助倖存者,以及安置機構的設置和管理,也多有倡議。
在台灣的 #MeToo 運動過程,跟世界各地一樣艱難,但高壓中形塑了強韌的力量。例如大牙(周宜霈),2023年勇敢站出來控訴遭黑人(陳建州)性騷,竟反遭黑人提告,加上面對網友的抨擊、接到許多受害人心碎的故事,讓大牙承受巨大壓力,因而罹患了重度憂鬱症。所幸,官司以不起訴處分確定結束,一路上老公、家人、同事等各方的支持,陪伴她走了過來。
遭黑人提告冒輕生念頭覺「我有罪」 大牙曝陶晶瑩暖舉不問這件事
所以,#metoo運動 從2017年引發全世界的重視,到現在(2024年)人們還在討論它,是因為在法律、政策、組織制度、社會共識、人際互動等方方面面,都還需要持續的修正與完善。
------------------
專題企畫 嚷嚷社編輯部
撰稿 ABC
責任編輯 P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