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春生/雲林 報導】緊急醫療救護是民眾遭遇緊急傷病的第1道守護,將醫療延伸到病人發病位置,從到院前就構建好一連串救治系統,能大大提升病人疾病預後。在雲林,這樣的救命設計已經實現。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與雲林縣消防局自2021年開始合作,執行「院前超音波檢查」,由高級救護技術員結合科技輔助,快速辨識內出血或臟器受創問題,並結合預立醫囑給予抑制出血藥物,提升創傷存活率及預後。
江文莒副院長表示,在引進無線可攜式超音波之前,嚴重創傷病人的內出血難以辨識,只能推估創傷機轉,因此到院前緊急救護有相當侷限性。引進後,由高級救護技術員操作,並由醫生協助判讀,根據病情轉送適當醫院,使接收醫院能提前準備創傷小組等應對措施。
例如,1名病人摔入河渠後,救護車到場,高級救護技術員使用無線可攜式超音波發現eFAST陽性,隨即送往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斗六院區急診,確診氣胸、血胸、肝裂、腎裂,啟動創傷小組後立即處置,病人順利出院。
雲林縣消防局林文山局長表示,雲林縣每年約有1000件重大創傷救護案件,縣政府致力於推動SDGs目標,如SDGs3「確保健康生活及促進各年齡層福祉」及SDGs11「建設包容、安全、具防災能力與永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消防局與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合作,推出智慧救護方案,包括2020年引進電動骨針,2021年實施「院前超音波檢傷」,2023年推動「醫消聯手,即刻救援」,提升本縣重大創傷存活率及到院前緊急救護環境。
雲林縣衛生局曾春美局長指出,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雲林縣為全國人口老化問題第2嚴重地區,醫療院所偏遠,需導入遠距醫療系統支持。雲林縣到院前緊急救護系統在衛生局、消防局與臺大雲林分院、中華電信的合作下,逐漸成熟,引進無線可攜式超音波儀器應用於到院前緊急救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馬惠明院長表示,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是雲林縣唯1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與縣內消防及衛生單位合作,提升緊急醫療救護品質。隨著資通訊及5G網絡的發展,急診醫學部與雲林縣消防局合作,推動5G-RESCUE無牆化遠距醫療照護新模式–行動急診室,進行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訓練和到院前創傷救命術(PHTLS)等課程。
遠距醫療中心張善涵主任表示,5G-RESCUE無牆化遠距醫療照護新模式旨在通過救護車及救護員的生命徵象監測儀、手持式超音波、鏡架視攝影機、加密通訊平台,實時上傳病患生命徵象、心電圖、腹腔影像等,專科醫師立刻判讀,協助緊急處置及轉送決策,並提前通知院內相關團隊啟動應對措施。此舉可減少不必要的轉送途徑,降低費用與碳排放量,縮短病患後續就醫流程。
馬惠明院長指出,縣市緊急救護的發展需父母官重視和支持,感謝雲林縣張麗善縣長對緊急救護的大力支持。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與縣內單位合作,運用智慧醫療照護科技完善ESG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創新救援方案,提升緊急救護量能,共創生命守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