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摩登生活3-1】蔣宋美齡手稿繪出中山樓家具 中國復古建築台灣僅有

愛傳媒/ 2024.03.26 11:35

【摩登生活3-1】蔣宋美齡手稿繪出中山樓家具 中國復古建築台灣僅有

【摩登生活3-1】蔣宋美齡手稿繪出中山樓家具 中國復古建築台灣僅有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即日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正式開展,由建築學者吳光庭、王俊雄和王增榮共同研究策劃,聚焦1949至1983年間影響台灣建築發展的脈絡,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時代樣貌。

展覽分為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與新生活,呈現生活變遷風貌亦說明台灣文化的多元性,台灣鄉間亦藏有普立茲克建築獎大師的作品。

 說到台灣的代表性建築,是101、三合院還是老街裡的紅磚排屋?吳光庭表示:「建築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對時代生活方式、所思所想以及理想願景的投射。」 

1949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將不同的建築工法與觀念、生活方式一併帶來,對當時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序曲」便以在電視劇《茶金》當中出現、折衷洋、和、台傳統的姜阿新洋樓(1949)模型揭開序幕,帶領觀眾進入戰後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氛圍。王俊雄表示,在當時戰後經濟需重建的情況下,姜阿新洋樓許多建築細節仍非常精緻,是很值得到現場一看的建築。

「美援」時期回溯自1951年起獲美國援助至1965年止,不只是麵粉輸入,建築上由普渡大學與成功大學合作,引入美式系統式施工圖、預力混凝土等材質與技術,透過成功大學總圖書館(今未來館,1959)的施工,以實際操作來轉移美國技術。由模型可見,成大總圖具備現代建築工法材料演進而能達到的技術要件 - 水平窗台與平屋頂。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積極推動「中國復古」建築風格,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南海學園」即為匯集此風格建築群,從展區呈現的前國立臺灣科學館模型及圖面可見仿中國天壇的攢尖式屋頂,但在復古外衣下,建築師盧毓駿受到柯比意(Le Corbusier)「建築散步」(promenade architecturale)概念的啟發,透過環狀斜坡設計為使用者提供更能感知空間、光線、視覺變化的步行經驗。

展區還特地商借中山樓家具置於展場,這些家具設計出自蔣宋美齡手稿,並刻意面對著圓山飯店方向,互為呼應。國父紀念館為此時期最後一件中國復古是建築,這樣的建築風格全世界僅存於台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