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受到凱米颱風的影響,許多民眾滯留在金門無法順利返臺。儘管國內民航業者(如華信、立榮)努力不懈地往返臺金兩地,但對於眾多的滯留人數,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因此,為了讓這些民眾能儘速返家,國防部派遣C-130運輸機支援。此舉雖達到正面效果,但也引起不少負面批評,認為這是為了該機型升級案的政治作秀。
中華民國空軍的C-130,其升級計畫預計從2025年開始,至2030年完成。計畫涉及19架現役H型運輸機和1架HE型電戰機。長期以來,平時主要執行人員運輸、傷患後送、物資轉移等任務,戰時負責戰備物資轉移和空降部隊投放。雖然該機型還有其他戰術運用方式可供研究,但筆者認為,思考如何將其有效運用於國家安全戰略,才能突顯其價值。本文將分析這項升級案,對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的利弊影響。
一、升級優點
1、提升飛航安全:升級後的C-130將配備先進的數位化座艙航電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地貌警示與防撞警示系統,顯著提升飛行安全性。
2、延長服役壽命:該計畫包括機體結構延壽,使服役超過35年的運輸機能夠繼續服役,減少購置新機的成本。添購新機需要考量的不僅是後勤整補能量,還需確保其有效運用符合國家戰略目標。
3、多功能性增強:升級後的C-130將具備更強的電戰反制能力及通訊與助導航次系統,提升其在特戰、空投、人道救援等多種任務中的表現。
4、國際合作與救援能力:該機種在國際人道救援中發揮重要角色,例如在海地震災、南亞海嘯、菲律賓風災等情況下。性能提升後,可持續在國際社會中展現臺灣的價值與影響力。
二、升級缺點
1、高昂的成本:升級預計耗資超過100億元新臺幣,對於強調勤儉建軍的國軍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國防預算開支。
2、執行風險:升級需要跨越多個季度,涉及層面廣泛,需要多方單位的協調和技術整合,存在延誤交付的風險。
3、依賴外國技術:該升級案需依賴美國的技術和零部件支援。在當前俄烏衝突及以哈衝突尚未結束的情況下,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到國家安全戰略及軍事戰略的規劃。
此外,C-130可在災害救援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在凱米颱風、0403花蓮地震等自然災害後,迅速運送救援物資和人員到受災地區。這不僅提高政府應急響應能力,還增強民眾信任感。因此,其戰略運用應該放眼國家戰略層面,而不是局限於傳統的軍事任務。
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中華民國必須充分考量該機型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角色定位。例如,運用於國際人道援助和救援行動,增強臺北的國際影響力與外交軟實力。展示其在維護區域安全穩定和國際和平方面的承諾,進一步鞏固與週邊國家的合作關係,並降低與北京的緊張局勢。
再者,提升HE型電戰機的性能,可增強對週邊戰略偵察和情報蒐集的能力。隨著科技進步,可考量研發類似戰轟機的外掛電子莢艙,在運輸機型升級的同時,將掛載莢艙所需的電力供應系統列入構改期程內。以長時間的戰區巡邏和情報蒐集獲取的數據資料,為決策者提供更精確的資訊,提升國防前瞻能量。
然而,對於C-130的升級一案,如何避免在敏感時間點被社會輿論詬病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1、透明溝通:國防部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持續公開透明地解釋疏運行動的必要性與決策過程,避免外界誤解和猜疑。
2、專業評估:在進行民眾疏運等類似行動前,應進行專業的風險評估、資源分配計畫,並通過媒體讓滯留民眾了解其行動的合理性與有效性。
總體來說,C-130的升級不僅是技術改造,更是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部分。雖然網路上的社群平臺,均戲謔此次升級,是為了兩岸戰時,助於政要人員能順利撤離。除非要載運大量黃金及金錢資源,或是在低空迴避敵方攔截,否則考量到時限性,松山指揮部的專機即可完成這任務。足以顯見此點言論的非專業性,純粹為政治抨擊的戲碼。
所以,從國家安全和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全面考量其多層次、多用途的戰略運用,才能真正發揮升級後的C-130應有的價值,並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在應對緊急情況時,應更加注重行動的透明度與專業性,避免被誤解為政治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