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專欄】台語的前世今生

銳傳媒/洪博學 2024.07.23 10:50

國民政府來台後,強力發展普通話,終於使台語使用者逐漸減少。圖/翻拍「狗蛋大兵」畫面

 

教育部討論,台語是否應該正名,稱為「台灣台語」,或者沿襲以前舊稱,「閩南語」,最近政界與學界又開始吵翻天。

歷史上,英國殖民美洲,也帶來英語,後來語文經過變化,順利改稱美語,這是一個自然演變也是客觀存在,但是,台灣碰撞這種課題,就會歪樓,真的很奇怪。

「台語」其實是台灣人追尋自己身分認同的漫漫長路中,無法避免的課題,所以,這個問題就好像中國和台灣的衝突,無法不牽涉政治,因此,藍白兩黨政客也加入戰局,更簡單說,中國派和台灣派的角力,再度為語言問題槓上。

語言是凝聚民族意識最簡單的方法,從統治者角度來看,語言不同,必然造成治理上的困境,日本治理台灣之前,鄭成功的「東寧王國」已經開始對台灣原住民進行漢化教育,當時的漢化用語,顯然以閩南語為主,正確說法是漢字書寫為主,閩南發音的語言,這種話最早來自黃河洛水一帶的漢族,可以追溯到漢唐甚至更早的戰國時代,上古時代中國土地上語言多元,河洛語只是其中之一。

清帝國統治台灣,延續鄭王朝的漢化教育,因為師資更多元,所以發音方法也增加客語或北方的官話,不變的是漢字書寫,台灣歷經200多年的清朝漢化洗禮,超過一半的台灣原住民,背叛自己的先人,接受自己是漢民族,採用了漢人的姓氏,尤其是平地的平埔族居多,清朝稱為「歸化番」,不願接受漢化的原住民,則躲進更深的高山中。

清朝中葉之後,國勢衰弱,南方移民逃避飢荒,打破海禁政策,偷渡到台灣日增,其中有來自閩北和廣東的客家漢族,這也是客語衝擊閩南語,閩客種族衝突以及融合的開端。

中國的福建,被山脈阻擋,一來保留了古代河洛語的原味,但是,方言眾多;其次,河洛語用漢字書寫,因為階級社會的僵化,受教育者不普及,造成書寫困難,最後淪為有口語無文字。台灣從「東寧王國」開始建立的漢學教育,也慢慢淡出文化圈,文字和說話脫鉤。

[caption id="attachment_72613" align="alignnone" width="666"] 「東寧王國」對台灣原住民進行的漢化教育,以閩南語為主,這種話最早來自黃河洛水一帶的漢族,可以追溯到漢唐甚至更早的戰國時代。上古時代中國土地上語言多元,河洛語只是其中之一。圖為商代馬車的結構及青銅裝飾品/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caption]

台語是所謂台灣社會普羅大眾語言,日本據台50年,並沒有打壓台語,但是,隨著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後,開始出現去日本化現象,擁抱中國化的事實,主要原因當然是統治者多數不會說台語,台語也因此被官方列為粗俗不文明的語言,在台灣南北兩地呈現區隔,官員較多的北部,說國語或中文普通話居多,南部則說台語居多,很多戰後出生的孩子肯定還記憶著,「在學校說台語被罰款的往事」。

閩南語移植到台灣,稱為台語,過程有創新和融合,就如同英語傳播到美國,變成美語,一樣自然,這種轉變無關政治上,台灣是否獨立的問題,奉勸親中派不要鬧了,台語真正的大問題是有話無字,甚至社會大眾胡亂書寫,積非成是,例如「烏漉木製」,意思是不好的木頭製成品,卻被寫成「烏魯木齊」,學界應該努力找回正確的台語漢字書寫,才是正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