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凋零不可逆,搶救不容緩,兩岸故事在時間的字句中飛奔。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計劃,期能為大時代的悲歡離合留存歷史見證,珍藏可歌可泣的「我家的兩岸故事」。
「到台灣來,我第一個印象就是破壞得很厲害,再來就是工業很落後。」
98歲的葉萬安,是前經建會副主委,也是財經界的傳奇人物,大家尊稱他「萬老」,更將他比喻為「台灣經濟活電腦」,因為他親自見證並參與了台灣的經濟發展。
1926年生於南京,葉萬安原本家境小康,卻因為遭土匪洗劫而家道中落,見同學父親在銀行工作穩定,大學便報考了上海商學院銀行系,開啟了他對經濟研究的興趣。
「高等經濟學、貨幣數量與政策啦…我發現經濟學真的是『經國濟民』之學,
我可以為國家建設,所以我當時改變了目標,不做銀行員了,我要做經濟研究工作。」葉萬安說
一心想從事經濟研究,上海商學院畢業後,葉萬安卻遲遲找不到相關工作,正好這時台灣糖業公司正在招聘統計員,葉萬安一聽可以做經濟研究,於是才22歲的他,連台灣在哪裡都不知道,便隻身一人到了台灣。
當時是1948年9月,台灣正值光復之後,還處於二戰後的蕭條,島上的工業、農業、交通等基礎設施都尚未復原,再加上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上百萬軍民來到台灣,一下子人口激增、物資缺乏,台灣社會因而陷入了嚴重通膨。
「我1948年底來台灣的時候,一個雞蛋是70塊舊台幣;不到一年漲了100倍,漲到7000多塊啊!」葉萬安回憶。
為了解決惡性通膨,1949年,時任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的嚴家淦,決定改革幣制。他廢除舊台幣,同時為了發行新台幣,他商請蔣中正將大陸運來的黃金中,撥80萬兩作為準備金,中央銀行也借了1000萬美元來周轉外匯,更重要的是,新台幣不再與大陸貨幣流通,改與美元對接,讓台灣的物價得以慢慢穩定。
「那時候政府還推出『黃金儲蓄存款』,民眾只要存入新台幣,就能換取黃金,我記得當時我存了28塊錢新台幣進去,沒想到一個月之後真的拿到1錢黃金,我在台灣銀行大廳跳起來說『新台幣竟然可以兌換黃金,這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啊!』」葉萬安笑說
諸多政策,成為物價平穩的最大推手,1950年韓戰爆發後,台灣變成美國在東亞重要的經濟戰略夥伴,因而在1951年起開始了長達15年的「美援」,將近15億美元的長期援助,成為中華民國在軍事、物資及建設上的一大助力,再加上政府有計劃的實施了一系列的中、長期國家發展,使得台灣得以從戰後復甦、甚至打下穩固根基,在之後經濟飛快成長!
「過去在兩蔣時代所有的政策,不論是貨幣改革、外匯改革,不但是為了當前,都是為了未來經濟發展墊高基礎,再加上政府推動了有計劃的建設,所以一路就發展起來了!」葉萬安說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因為有這些決策者的智慧與魄力,讓台灣得以逐漸脫離戰後的混亂,締造往後的經濟奇蹟,98歲的葉萬安,親眼見證這一切,甚至後來自己也進入經建會,實際參與台灣的經濟政策,你我安穩生活的背後,是由無數人所奠定的龐大根基。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透過無數真實經歷口述影音,還原大時代的離合悲歡。
【遷台官網】
【遷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