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驛前古村飄蓮香/陳志宏

台灣好報/ 2024.07.21 09:10

陳志宏

去廣昌看蓮花,赴六月清香之約,成了贛鄱兒女的出遊新時尚。週末,乘風而去,尋香南下,這裏有全世界最大的蓮池,清風搖曳,景致與眾不同,沉醉不知歸路。萬畝蓮田綠葉如波濤翻滾,蓮花映日別樣紅,沖天香陣,讓遠處巍峨的群山都柔軟成蓮蓬裏一粒粒青嫩的白蓮子。

與伍廣昌老師相識,是此行最美的遇見。他是鄉中學的歷史老師,也是古村志願者,為海內外的遊客義務講解廣昌“三色文化”(紅色、綠色和古色)。夏風習習,蟬鳴聲聲,沁人的蓮香引路,伍老師從蓮田一路講解,踏上語言構築的橋樑,我領略到了蓮鄉美的真諦,順勢也走向歷史深處。

久雨初晴,抵達驛前古村,天開始燥熱起來。從小鎮十字路口拐入一條古色古香的小巷,清涼襲來,愜意爽心。見古村,最終還是見故鄉,見童年的自己。和故鄉小村一樣,這裏濃蔭匝地,山風拂過,帶來絲絲涼意,在這醉人的舒適裏,我完成了與故鄉超越時空的融合。

順應自然,天人合一,是古村的精妙之所在。在驛前古村,每一幢古建築前有庭院、門樓,廳堂連接處是“四水歸一”的天井,寓意聚財,也散透天光。小時候,家住兩進老屋,老人說,天井下水道裏一直通往幾百米外的村前池塘,裏面蓄養了烏龜,起到了清理淤泥的作用。所以,每到一處古宅,站在天井下,我都會習慣性低頭察看,期待像小時候那樣,與一只沉穩的老龜調皮地對視。

步入村後街巷,伍老師頻頻與來來去去的村民打招呼,像是熟識多年的老鄰居。古村還住著原住民,火熱的進行時,彰顯著村子的年輕態,就像村口河畔那棵枯傾的古樹經過時光的洗禮發出新枝芽。

一幢闊大的古宅映入眼簾,門楣赫然寫著遒勁有力的四個大字:奎壁聯輝。門口豎著一塊2019年立石碑,頗為吃驚,大聲念出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伍老師見我如此訝異,雲淡風輕,笑著說:“我們古村共有兩個國保文物單位,除了這處,還有村口的石屋。”

奎壁聯輝是古村現存最大、門朝西北的一棟古宅,共有七進,人稱“七幢廳下”。這個大庭院,商住合一,臨街商鋪有十多間,內置祭祀祖先的廳堂、廂房、傭人房,週邊還有雜物間等,規模之大,做工之精細,建築之氣派,刷新了我對江西明清民居的認知。

跨入院門,只見兩根又粗又高的木柱撐起翹角飛簷,木柱和石礎之間,墊了一塊厚厚的圓木,像一個蓮花寶座。柱落石礎,天經地義,從未見過還如此這般安放圓木墊子的。由此可見,屋主人為營造蓮之氛圍,煞費苦心。進入奎壁聯輝的第二進房,石門樓上,赫然壘出三層蓮花帶,頗為壯觀,仰蓮居上,剖切蓮(將蓮花從中間切開)墊底,中間夾的是側蓮,花蕊、蓮房、蓮葉上的蜻蜓等清晰可見,雕刻之精細,藝術之精湛,堪稱一絕。

他們愛蓮已超然入化。在驛前古村,白蓮文化元素無處不在,木刻、石雕、磚雕盡顯蓮花、蓮蓬、荷葉等各種形態的蓮。這是異於其他古村落的獨特之處,是“中國白蓮之鄉”物化明證。

類似奎壁聯輝這種特色鮮明、極具價值的明清古建築,在這多達近百座。驛前古村素有“江南明清古建築博物館”的美稱,是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村)’。穿行在古郵亭、古驛站、大夫第、金鼇魚、奉先思孝等歷史遺跡,風裏飄來不絕如縷的荷香,以及漫漶在古建築上的時光之味,讓人為之莊肅。

說到村名的由來,伍老師打開了話匣子,細說開村史。

早在西漢景帝年間(約西元前149年),千棵梅樹緊緊環繞,人稱梅村,是贛地通往閩、粵的必經之道,商賈雲集。南宋紹興八年(西元1138年),因盛產白蓮、曬煙、澤瀉和木材等,生意興隆,朝廷特在此地設立“梅林驛站”。本地物產經泉州、廣州等地港口轉運,遠銷海外,是江西“一帶一路”的經商起點站。當時,村裏人在家耕田讀書,出門經商做官,到福建建商館、在廣東開商戶,在雲南做高級官員,名震四方。

宋末,北方戰亂,客家人南遷,駐足梅村,紛紛在驛站之前建房落腳,聚族而居,由此得名驛前村。

一處古宅石門當上雕刻了三幅圖,分別是喜鵲梅花、林中鹿和蜂猴。雀鹿蜂猴寓意爵祿封侯,體現了屋主人的美好願望和對後人的期許。

蓮鄉里的石雕,怎麼會有梅花?原來,這裏有客家人的精神原鄉。

驛前古村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客家人對梅的鍾情,非同一般。寒冬,梅花開百花之先,獨行天下,自然春,有著堅韌、自強和不屈的品格,與客家先民敢為人先的精神一脈相承。伍廣昌大膽推測,小心求證,客家先民從北方遷至武夷山西麓。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