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桃花嶺/孫新志

台灣好報/ 2024.07.15 09:52

孫新志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而在千裏之外千年之後的襄陽,也有一處城市的後花園花果山,人們心裏的桃花源,桃花嶺。

桃花嶺位於襄陽西南十二公里處,“美麗鄉村”的姚庵村,東臨黃家灣,西接古隆中。貌似一頂禮帽,中間凸起的帽頂,一圈淺淺的溝壑,好比青色的紮帶,四周微微鼓起的山坡像是帽沿,因千畝桃樹而得名,是個休閒娛樂遊玩賞景的好去處。每年春上,桃花開時,漫山紅遍,雲蒸霞蔚,再佐以黃燦燦的菜花金,綠茵茵的草木青,像一個打翻了的調色板,煞是好看,引得城裏的大媽大嬸蜂湧而至打卡拍照。

夏季天氣悶熱難耐,週末帶上家人去桃花嶺找找清涼。新修的瀝青路,蜿蜒曲折,象一條遒勁有力的臂膀,一直把我們接到山上。漫山遍野的桃樹,掛滿了果子,或白裏透紅或紅裏帶絲。雖然過了少女樣嬌豔的花開季節,而成熟的桃子,散發出少婦般誘人的香氣和甜味兒。

走進山門,立即感受到大自然的神清氣爽,路邊搖曳著桂花紫薇香樟,雖不遮天蔽日,但也蔥蘢茂盛,把毒辣的太陽打得支離破碎不再囂張。遠遠看去,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條,山上有樹,樹下有坡,坡下有塘的縱向景觀帶。

步入山間小路,熙熙攘攘的樹,紛至遝來的草,退去了春時的稚嫩,都肆意生長著,滿眼滿懷的綠,蘊茵著山裏特有的那種濕潤,感覺隨手抓一把空氣,都能攥出綠汁來,徜徉期間,就像遊走在綠色的大海裏。

小路四周錯落有致地分佈著幾個拱形特色長廊,不是公園裏那種刻意建造的刷著油漆的木廊,就是鋼管折彎插在地上固定好,任由草木包裹裝扮而成。頂上虯枝盤旋,四周青藤纏繞,古樸簡拙,與山的土裏土氣很搭。博古通今長廊的圍欄上懸掛著十幾幀古詩詞,全是描寫農家田園的,尤其那句“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格外應景,此時此刻,受其感染,就連不會作詩的人也忍不住想吟上兩句。走進農耕長廊,可以看到犁、耙,米篩、簸箕等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農具,還能認識麻、麥、黍、菽、粟等五穀雜糧,遐想一粒種子從播種到餐桌的來龍去脈。愛情愛心長廊,可以供情侶拍照留影,也可以家人在牆板上寫下愛心祝詞。二十四節氣長廊,通過二十四幅畫,配以農諺,講解二十個四節氣的由來,走過三十米的長廊,仿佛走過了四季。

沿著小路往下走,是桃花嶺研學基地,研學基地設有七個點:農耕體驗田教學點、有機菜園教學點、石磨豆腐豆漿教學點、環保酵素教學點、軍事拓展教學點、二十四節氣教學點、勞動實踐教學點。說是教學點,卻沒有教室,幾乎全部敞露在野外現場教學。可以在豆腐豆漿教學點,現場見證豆子變身的複雜過程,也可以到軍事拓展點攀岩野一把,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到農耕體驗田小菜園裏幹幹活兒,“樂中施教加體驗,把枯燥的課堂搬進大自然”。

再往下,眼前是一片開闊地,三個大的水塘。桃花潭獨處一隅,水面既乾淨又平靜,倒映著天光雲影,好像還在懷念那段汪倫送我情。荷花池還沒到,老遠就聽見雞鴨豬狗的吵鬧聲,荷葉還沒鋪滿水面,達不到蓮葉接天的境地,但幾叢怒放的鮮豔,還是顯現出 “待到百花殘,唯我任白紅”的傲氣。緊挨著是“茅簷低小,溪邊青青草” 的垂釣園,幾個老友隔著水塘相互打聽今天的收穫。許是嗓門太大,撲棱一聲,驚得草叢中一只白鸛騰空而起,撩起一道弧線滑向遠方。

轉回來往上走,除了桃園、還有近幾年才開發的梨園、葡萄園、梅園。在這裏,可以沉浸式體驗到春看桃,夏賞菏,秋品葡萄,冬尋梅的立體畫卷。那一座座的大鍋臺自助燒烤攤,那一排排的親子大帳篷,足已是當時盛況的證明與說服。

一圈逛下來,時間也到了中午。山莊那邊已經香煙嫋繞。莊前幾棵大樹下,密蔭籠罩,涼風習習,格外清爽,孩子在樹下無憂無慮蕩秋千,一張石桌,幾條石凳,大人們已經圍坐好,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

在與山莊員工的攀談中得知:十幾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山禿嶺,為長遠發展,政府專門從外地引進早、中、晚熟三個品種的大批桃樹種植於此,有了桃花嶺的雛形。後來,一個叫吳明國的中年漢子帶著兄弟姊妹七個全家二十幾口,來到這裏墾荒種地養雞養鴨,有了一定規模。在政府的引領下,開發旅遊景點、農場莊園、勞動教學等專案,把桃花嶺打造成了一個如今集休閒娛樂、餐飲旅遊、習農研學的綜合性生態園區。

臨別桃花嶺,站至最高處的看家臺四下眺望。南邊的動車呼嘯而過,不知道哪一天,母親就會乘著它,跟我一起來這裏再講一段桃花精的故事;東邊的月英啊,西邊的孔明當年娶親時,經過此地,是否折了一枝桃花別在你的頭上;北邊的新民居,灰瓦白牆,散落在樹林裏,象一只只熟睡的白鴿平靜又安詳。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