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背痛、下肢痛恐是椎弓根解離性滑脫!脊椎內視鏡手術解除疼痛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4.06.19 14:19

背痛、下肢痛數年,小心是「椎弓根解離性滑脫」惹的禍! 1名7旬男性背痛及下肢痛的情形已持續數年,以前僅在特定姿勢及長時間行走時才會不適,但最近2個月,突然持續性的下背痛及雙下肢酸麻加劇,無法持續走路超過10分鐘,尤其左側更為嚴重。原本不太積極治療的他,因年底與親友計畫出國遊玩,怕症狀加劇對此行程造成影響,遂決定就醫治療,經過脊椎內視鏡手術成功解除疼痛。

背痛、下肢痛恐是椎弓根解離性滑脫!脊椎內視鏡手術解除疼痛

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詳細診斷並安排電腦斷層,發現病人患有椎弓根解離性滑脫,建議使用僅需3個0.7公分傷口的脊椎內視鏡手術,將雙側被骨刺壓迫的神經根作減壓。

吳醫師先以雙通道內視鏡手術(UBESS)將椎弓根骨刺做了完整的清除,再以單通道內視鏡手術將滑脫產生的椎間盤突出作切除(PELD)。術後病人的背痛及神經痛情形獲得明顯改善,並因周邊組織的創傷極小,第3天即順利出院返家,後續配合適度的復健及護腰保護,不到1個月,病人疼痛困擾解除,快樂的與親朋好友出國遊玩。

椎弓根解離性滑脫,困擾脊椎科醫師已久的難題

吳宗穆醫師說明,椎弓根解離性滑脫是一種較少見的疾病,病人的椎弓因年輕時受力不當導致斷裂,造成脊椎出現前後滑動情況,絕大部分病人並無任何明顯症狀,不過一旦壓迫到脊神經,就易造成坐骨神經痛、麻木、刺痛或行走困難。而且一般核磁共振檢查在滑脫不嚴重情形下不易發現此病灶,常需藉由電腦斷層才能診斷出。

對於椎弓根解離性滑脫的治療一直未有明確定論。該疾病較常發生於相對年輕的病人,對於這些病人,傳統的脊椎融合術雖可緩解症狀,但隨著時間推移,常需在幾年後進行翻修(重新焊接),進而導致多次的手術風險增加;但若僅只進行骨刺清除手術,又可能因手術過程移除過多結構,反而造成原本就有滑脫的脊椎更不穩定,使得症狀惡化,最終還是要進行脊椎融合手術。

這種兩難的局面,即便醫師能成功診斷出病因,但考量到病人長遠的預後而有所遲疑與顧忌,也難以果斷決策。

脊椎內視鏡手術,告別椎弓根解離性滑脫困擾

脊椎內視鏡手術近十年間在世界各地快速蓬勃發展。從最一開始只針對腰椎椎間盤突出的單通道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PELD)逐漸發展到雙通道全椎管減壓(UBESS),最後甚至連椎體間融合術都能以內視鏡做到(KLIF, BeTLIF)。脊椎內視鏡手術的微創特點,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病灶以外周邊組織的傷害。

吳宗穆醫師指出,脊椎內視鏡手術,對於一些因為麻醉風險過高的病人來說,無疑是一項福音。(圖片提供/奇美醫院)

吳宗穆醫師指出,脊椎內視鏡手術,對於一些因為麻醉風險過高的病人來說,無疑是一項福音。(圖片提供/奇美醫院)

吳宗穆醫師指出,對於椎弓根解離性滑脫的病人,隨著年齡增加,脊椎的滑脫會逐漸趨於穩定,因此治療方式可以選擇脊椎內視鏡手術,只需要用到3個0.7公分的傷口,便能將內視鏡與手術器械同時伸入到病灶進行治療,最大程度減少組織破壞,甚至能以局部麻醉下就能進行手術,對於一些因為麻醉風險過高的病人來說,無疑是一項福音。術後當日即可下床活動,只需妥善照顧傷口跟適度的保護腰部,並進行適當的腹部、脊椎的核心肌群訓練,便能有效保護腰部,達到長期健康的目標。

微創技術擴展,脊椎手術更精準

吳宗穆醫師表示,脊椎內視鏡手術蓬勃發展,應用範圍也日漸擴增,如今甚至可應用於頸椎、胸椎及脊椎腫瘤的切除。然而,每位病人的病況及醫師擅長的治療方式不盡相同,並非所有情境都適合內視鏡手術。因此,建議病人應找專業及自己信任的醫師,再與醫師討論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有效解決困擾。

【延伸閱讀】

乾癬性關節炎害關節紅熱腫痛!莊可鈞中醫師:按3大穴位、喝清熱解毒茶飲舒緩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天熱火氣大,頭痛、血壓高,喝菊花茶能緩解?吳明珠中醫師:3類人適合喝菊花茶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43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