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寬/前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
今天FB動態回顧突然跳出四年前我在2020年6月26日發布的因為在新冠肺炎(COVID-19)最嚴峻期間,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為避免病毒傳染致疫情擴散,建議大家不宜跨域旅遊,以致世界各國國際機場都暫時關閉,國人不能出國觀光,悶得不得已只好在自己臺灣島內流行「報復性(retaliatory)」旅遊的拙文。正因為COVID-19,導致從此才開始廣為流行這個新創詞彙,大概最常聽到除了報復性旅遊之外,還有動不動就說報復性大吃一餐、報復性存錢、報復性消費、報復性刷卡、報復性睡個大覺;連國道塞車,交通部長也竟然乾脆勸開車朋友們説:「大家要趨吉避凶,避免報復性塞車」。中視新聞還曾報導「報復性出遊人來了!清水休息站四天估狂賺1,500萬元。」甚至我還在公車上曾聽到年輕小伙子們豪氣的說要報復性戀愛一場,因為要下車了,就沒福氣分享到他們到底要怎麼個報復性戀愛法?
的確COVID-19新冠病毒引起全球性的傳染病毒恐慌,應不亞於世紀黑鼠病,在WHO及世界各國手忙腳亂之下,迄2020年6月26日全球已有9,608,814人確診病例,489,405人死亡,4,808,236人康復。臺灣雖然控制得宜,但也有447人確診,7人死亡,所幸有435人康復。這應該就是引發全人類報復性詞彙的導火線吧?!
記得當時疫情已稍獲紓緩,百工百業由蕭條進入復甦的疫後時代,大家ㄧ反壓抑了半年的沈悶,無論有無遭到居家隔離、確診陰性或陽性,大家都好像被人人喊打的「新冠病毒」欺負了很久似的,尋求報復。加上政府推動一系列的防疫新生活、口罩國家隊,以及即將推出的三倍振興券,使得國內旅遊景點開始人頭鑽動,人潮帶動錢潮,就像被壓抑很久的悶鍋似的,一鼓「報復性」的浪潮,隨著端午連假,像潰堤般一發不可收拾。
沒錯,有道是「冤有頭,債有主」,「報復」本來就含有一個明顯的他者,是讓你遭致吃虧上當受騙的對象。會引發報復的念頭,主要是因為想報復的人長期受屈辱,但對方遲遲沒有受到法律制裁卻仍在外逍遙自在,而你卻悽慘落魄, 因而引起復仇,出一口氣,解決心中的忿忿不平。就這樣「報復性」的心理,因著新冠肺炎的病毒而生,也因著新冠肺炎的病毒傳播而傳播開來,使得到處充滿著憤憤不平的報復氛圍,長此下去,我們傳統祥和社會ㄧ定會大受影響。
所以說「報復性」好玩,也不好玩,好玩是因為疫情,人們生活空間突然憑添了這個有趣的詞彙;不好玩則是因此造成「溫良恭儉讓」的氛圍變質了。我真心地希望「報復性」只是成為好玩有趣的新興形容詞,而不是真正充滿仇恨與暴戾之氣的動詞,因爲,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不過很奇怪的是,這種報復性的流行,卻還沒流行進入到容易接受流行的青年學子中,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我才可以很高興聽到我的學生們突然冒出一句:「老師,我決定要開始報復性用功了!」期待之至,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記得當時拙文在FB發布後,跟進留言(Follow up message)討論的網上朋友,百鳥爭鳴,非常踴躍。其中一位觀光行銷學者的朋友還留言高談他的報復性行銷理論說:「這正是旅遊界報復性回春手法」,因為他也有一套立論基礎認為:
言歸正傳,借個版面舒發淺見:就行銷的層面看來,以「報復性」的字眼來“激發”消費者的從眾消費心態,剛好天、地、人三合,對旅遊産業短期而言,先是國旅,將來的另外一波必然會發生在outbound、inbound上,包括房價、票價、物價等的漲價是最直接且粗淺的銷售回本手法,多少彌補之前的「虧損」;然而長遠觀之,「陸客骤减」造成的影響,殷鑑不遠,所謂「報復性消費心態」可以延續多久,比對之前的兩岸長期的「不通」到「小三通」、「直航」⋯雖然當時不會用「報復性」字眼解讀市場,但其實有什麼差異呢?!前者是封鎖幾十年後的「解禁」,如今是封鎖幾個月後的「解封」,只是宣傳的字眼,用字遣詞時代性語言差異而已!但如果還是以「操短線」「急就章」的近利心態,恐怕下一波的「舒困」、「振興方案」很快又會再度重演!學理上沒有什麼「報復性」消費心理,但是勉強有相關的研究是Gronmo在1988年研究的補償性消費(Retail Therapy),也就是透過犒賞自己,來達到改善心情的方式。
有趣的是,這波疫情後的日用品消費市場調查,性別差異導致購買的商品不同;女性對化粧品消費金額略為提升,日用品消費略減,可能因為帶口罩因素,眼影比口紅消售反而提昇!
另一個是心情調節理論(Mood Management Theory)認為心情像是翹翹板,人類會利用外界的改變來維持自己的開心。當不開心時,人們會透過購買商品或接受享樂性的活動來讓自己開心。例如寧願塞車出遊或排隊購食、逛夜市等,且不如以往的報怨連連,反而「歡喜做,甘願受」!
其他還有因為正值盛夏,有朋友不耐熱浪就留言說:「難怪老天爺出現報復性高溫」;也有針對少子化,竟調皮地提議說:「不如趁疫情解封前大家來個『報復性』生孩子吧」;還有對「報復性」三個字有微辭的人認為:「報復應該是有『選擇性』的」、「我不喜歡用報復性,玩就玩嘛,『補償性』也比較好一點」;以及針對我提出「報復性用功」,認為也要「報復性孝順」才是好孩子;甚至也許是因為耐不住大家都在暢談「報復性」,因而有位朋友氣呼呼地說:「請大家不要一直再『報復性』的使用『報復性』三個字了」,還好我並沒有看到他生氣的樣子。
幸好「報復性」已經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三年的疫情結束,讓大家談累了,因此也該從此讓「報復性」三個字消失在我們被「報復性」如雷貫耳地欺負三年的生活周遭了吧!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