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獨留一顆心 西螺大橋下愛心奇蹟!倒伏現愛心

創新聞/ 2024.06.23 21:39
▲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

【創新聞 記者張溎壕/彰化報導】為了打造特色景點,第河川局第四分署結合溪州鄉公所、溪州農會,在溪州鄉西螺大橋下一處播種號稱種給「大甲媽」觀賞的稻田,今(23)日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日前因連續豪大雨造成全面倒伏,在媽祖保佑,沒有再發生致災情降雨,「獨留一顆心」到最後關頭,讓鄉民樂開懷進行稻子收割。

▲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

收割現場傳統農具展示,有傳統的風鼓機和打穀機,同時還有「古早鐵馬」供民眾騎乘,主辦單位還請來薩克斯樂隊,立委謝衣鳳、溪州鄉長江淑芬、第四河川分署長李友平、溪州鄉農會總幹事彭顯賦率領150位民眾,手執鐮刀,一把一把「割」下「愛心」。

▲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

在烈日的照射下,大家汗如雨下,但看到金黃色的稻子收成, 大夥眉開眼笑,現場洋溢著豐收的歡樂氣氛,中午則吃割稻飯,呈現古早味的農村生活,感受農民的辛勞。

▲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

這塊稻田為第四河川分署所有,因位於西螺橋下,每年四月大甲媽遶境過橋時都會看到,因此打造為稻米觀光亮點,以稻子的顏色和圖形,拼湊出每一期稻作的圖案;溪州鄉長江淑芬說,溪州鄉公所已連續四年辦理稻田彩繪及割稻活動,今年也會舉辦4場次的農業體驗活動,今天是第一場,希望藉由活動將溪州鄉農業特色行銷出去,打造溪州新亮點。

▲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

溪州青農會長鄭紫彤也示範DIY教學,將廢棄農材再利用,化身文青質感的芭樂枝名片架。今天現場也有傳統打穀機等農具展示及復古騎鐵馬活動,並由在地水尾社區鐘理事長帶領大家至玉米田裡體驗採玉米及玉米筍的樂趣,還有街頭藝人「薩友騎士」樂團表演。

▲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溪州鄉公所與溪州農會在西螺大橋北岸溪州端橋下舉辦「虹橋愛心‧割稻趣」活動,留下愛心稻田讓民眾體驗傳統收割樂趣。(記者張溎壕攝)

今年一期為一心圖案,因稻的品種和種植時間的不同,呈現外圍稻子全面倒光光,獨留中央的愛心稻的獨特畫面,民眾說,「天公作美」、「媽祖作美」。隨著今天「開心」割稻完成,接下來將播下第二期稻作,老天爺會給民眾什麼驚喜,大家都滿心期待。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