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心中有夢不負韶華(外一篇)/梁征

台灣好報/ 2024.06.05 10:50
三十多年前,我初次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並沒有太深的感觸。直到我當了父親後,我才真正體會到“父愛如山”的含義。回想起來,父親在我40餘年的成長歷程中,一直默默地愛著我,陪伴著我,為我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從我記事起,我很少看見父親的笑容,從小就很怕他。父親對我的愛不像母親那樣細膩、噓寒問暖,父親的愛,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親昵的做作,在我心裏,父親的愛永遠是沉甸甸的,比一座大山還要重!每一點、每一滴都值得我細細品味。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有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那是我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學校舉辦運動會,班主任老師要求我們統一穿白球鞋參加運動會開幕式。回到家裏,我翻箱倒櫃的找鞋子,最終只找到一雙解放鞋,沒有白球鞋。我害怕在班上丟臉,哭鬧著在地上打滾、耍賴,死活要穿白運動鞋。父親把石灰粉塗在解放鞋上,雖然顏色有點白,但死要面子的我把鞋扔了出去,母親見此情形正要動手打我,父親連忙攔住。

第二天上學,我沒吃早飯,拿起書包就走了。一路上,我越想越委屈,眼淚不爭氣地流個不停。走著走著,背後傳來父親的聲音,我沒有回頭,反而加快了腳步。父親快跑幾步拉住我說:“征兒,你看,這是什麼?”只見他從背後變魔術般的掏出一雙嶄新的白球鞋,我開心極了,連忙脫去舊鞋,換上新鞋,系緊鞋帶。這時,父親從袋子裏拿出兩個熱氣騰騰的饅頭塞給我,說:“趕緊趁熱吃,不要遲到了。”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見我著急,連夜跑到鎮上才買到這雙白球鞋。

曾有一段時間,我很厭煩父親的說教,和他的關係緊張,只想早點考上大學去外地,躲開父母。記得高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考得很差,很沮喪,感覺前途渺茫。父親告訴我,不要灰心,好好努力。我像瘋了似的對父親喊道:“我不行,我考不上大學了,不想上學了。”父親平靜地告訴我:“好,過幾天我給你找份工作。”

過了兩天,父親在一個工地給我找了份活。那年17歲的我,在烈日下綁鋼筋、搬磚、扛水泥。我第一次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和勞累。母親責怪父親不該讓我去工地,但父親堅持讓我在工地打零工。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即使累得爬不起來,我也咬牙堅持看書學習。半個月後的一天,父親突然對我說:“你明天不用去工地了,我找人給你補補課,你上學去吧。”回到學校,我開始發奮努力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付出收到的最好的回報。我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父親流出了幸福的眼淚。

參加工作後,我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只能通過電話和家裏人聯繫。每當生活不如意、工作不稱心的時候,我第一個就會想到父親。每次打電話,我都可以敞開心扉地向父親訴說心中的委屈與痛楚,電話那頭父親沉著而堅定的聲音,寥寥數語,並沒有太多的溝通和交流,但是從父親的隻言片語中,我能感受到父親的愛是默默無聞、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總是在不經意間讓我倍感溫暖,讓我有了前行的動能。

記得有一次,我剛和父親通完電話,手機沒有上鍵盤鎖,無意中碰到了通話記錄,又打通了父親的手機,而我卻渾然不知,等到我從口袋裏掏出手機看時,才發現手機已經撥通了將近10分鐘,而電話那頭的父親一直沒有掛電話。我趕忙對著話筒說:“爸,我沒事,只是不小心碰到電話鍵了。”父親說:“沒事就好,電話通了,一直不說話,我還以為你有什麼事,挺擔心你的。”聽完這話,我百感交集。

後來,我有了兒子,我更能深刻地體會到父親那種“只是付出、不求回報”的父愛。雖然他不善言辭,但是他用實際行動教會了我作為一位父親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如今,父親年紀大了,不再風華正茂,而他的愛卻像陳年的老酒一樣,愈發的醇香和濃烈。沐浴著父愛陽光,感受著愛的滋潤,我想,這恐怕是我此生最為幸運的事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