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今天(15日)公布國內首2例日本腦炎個案,其中一例死亡個案為高雄市岡山區60多歲男性,因上腹痛住院治療,隨後出現頸僵硬、臉神經麻痺、吞嚥困難、聽覺障礙等症狀且意識轉變,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12日因病況惡化於院內死亡。對此,疾管署也呼籲,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
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2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首例為高雄市左營區70多歲女性,本月6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嘔吐及暈眩等症狀至診所就醫,隔日再次就醫,於急診時因震顫、語速變慢、意識改變收治住院治療,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目前持續住院治療中。
疾管署指出,另1例為高雄市岡山區60多歲男性,4日因上腹痛住院治療,6日出現發燒症狀,9日出現頸僵硬、臉神經麻痺、吞嚥困難、聽覺障礙等症狀且意識轉變,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12日因病況惡化於院內死亡。
疾管署發現,2案平日活動地點皆以住家周圍為主,住家附近均有鴿舍、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但皆查無日本腦炎疫苗接種紀錄,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豬舍懸掛誘蚊燈,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並請醫療院所加強通報。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5月14日,累計2例確定病例,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2020至2023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0、2、0及2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但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不可掉以輕心。
疾管署指出,台灣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疾管署呼籲,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我國幼兒常規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