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癌症長年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相關醫療支出近1400億元,占國家總醫療預算近2成,顯示癌症治療對健保資源的巨大需求。衛生福利部於5月1日將19種癌症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納入健保給付,透過檢測生物標記尋找基因突變,進而評估標靶藥物精準投藥,預計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
國衛院跨領域合作 建立台灣首個本土基因資料庫
國衛院、衛福部、5家國際藥廠以及17家醫院跨領域合作「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截至2024年5月已收錄近2千筆真實世界臨床與癌症基因資料,為未來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資源。
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指出,這一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透過全方位的基因檢測和智慧化分析,為醫師提供精準的臨床醫療決策支持,收案癌別包含肺癌以及5大消化道癌症,透過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由癌症精準醫療臨床小組(MTB)提供個人化治療建議,採取精準對應藥物治療。
他表示,計畫同時成功建立台灣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Clinical-Genomic Database,CGDB),總計收案食道癌291例、胰臟癌445例、胃癌349例、膽管癌204例、膽囊癌41例,以及肺癌604例,這些資料可用於未來藥物研發、藥品上市登記與健保給付評估的依據,不僅促進了台灣精準醫療體系的發展,也推動了醫療大數據的建立和應用,為台灣癌症病人帶來了治療新希望。
健保給付19種癌別 定額給付最高3萬
對於NGS納入健保給付,中央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解說,健保給付將涵蓋19種癌症,包括14種實體腫瘤和5種血液腫瘤,以NGS及單基因檢測提供民眾多元選擇。給付區分為BRCA、小套組、大套組等3種,依檢測基因數支付不同點數,最高支付定額3萬點,另依專家建議各癌別之檢測時機不同,每人每癌別可終生給付1次,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
14大類實體腫瘤
三陰性乳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 攝護腺癌、胰臟癌、非小細胞肺癌、內膽管癌、甲狀腺癌、甲狀腺髓質癌、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大腸直腸癌/闌尾癌、泌尿道上皮癌、黑色素瘤、腸胃道間質瘤、胃癌。
5種血液腫瘤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分化不良症狀群、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癌、T或NK細胞血癌與淋巴癌。
石崇良強調,為確保檢測品質並評估後續健保治療藥物的反應與療效,醫事服務機構申報醫療費用須併同上傳檢測結果,以確保評估給付效益和調整政策時有足夠的實證數據支持。未來若有新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時,醫療機構可以通過資料庫即時查詢藥物的適用條件,避免病人重複檢測,從而提升治療效益,並降低經濟負擔。此外,健保署亦將致力於促進更多的臨床試驗和新藥的媒合,期許為民眾提供更多及早的治療機會。
推動台灣癌症精準治療革新 找到最佳治療策略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分享,台灣推動個人化精準醫療已多年,透過基因檢測和智慧化分析,使醫師能做出更精確的臨床決策。期望能大幅改善病人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同時降低無效用藥,使健保預算更有效地被利用。
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賴基銘認為,NGS納入健保給付是一項重大突破,不僅大幅減輕了癌症病人的經濟負擔,亦使病人能夠在需要時獲得最適當的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的成功率,並降低不必要的醫療開銷。在推動癌症精準治療的同時,更可見台灣正逐步建立起一個更加高效和具可持續性發展的健康保障體系。
【延伸閱讀】
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確定5月納健保 19種適用癌症、給付方式一次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7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